熱門:

2019年1月25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抗癌病毒(一)

人類在十九世紀末發現了病毒,隨即便有一些個案,顯示某些癌症病人在感染病毒後,病情得以緩解,例如有些血癌病人在感染流感後,病情變輕了。不過,這些緩解一般維持甚短,大概還不到一兩個月的時間。

由於當時化療尚未出現,電療也只是剛問世不久,在治療癌症上,特別是對於那些不能光靠手術的情況,醫護人員可用的武器非常有限,所以對於以上的發現人們依然非常雀躍,而相關的臨床研究也就此展開。

剛開始時,人們將被感染者的體液直接輸往癌症病人身上企圖製造感染。不過,病毒往往會被病人的免疫系統捕獲,而不能對腫瘤產生任何效果,甚至有些病人因敵不過感染而致命。這種研究方法,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匪夷所思,但在當時來說卻是為末期病人提供了一線生機。

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得益於各種研究方法的發展,人們開始可以在實驗室的環境中培植病毒。所以在這段期間內,人們進行了多項以病毒治癌的研究,當中包括乙肝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可惜,由於研究結果參差,而且監管當局也對這些有致病能力的病毒深具戒心,所以到了七八十年代,抗癌病毒的發展便幾乎停頓下來。

幸而到了九十年代,因為基因工程技術上的突破,令整個研究領域重新活躍起來。科學界開始按照對癌症與日俱增的認識來改造病毒,例如把它們的致病能力減低,而且只會感染某種腫瘤病毒等。

經過百年研究,全球第一個抗癌病毒終在2005年於中國獲批上市。這個藥物是由一種腺病毒改造而來,用來治療頭頸癌。到了2015年,美國也批准了一種從疱疹病毒改造成的藥物,用來治療黑色素瘤。由於這些病毒在感染癌細胞後會把它們溶解,所以被稱為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其實除了溶解外,溶瘤病毒還有其他招數來對付癌細胞,詳情留待下文再談。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