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
我有不少同年朋友,時常埋怨自己不是生活,而是生存。在職場,偶爾也會出現疲倦和迷茫,彷彿日復日年復年,做着相同工序。甚至有人對自己的人生感覺枯竭,質疑生活意義。在充滿壓力的都市生活,大家需要工作,需要經濟能力。既然,這不能改變,不如嘗試在當中活得快樂一點。跳出「舒適圈」(comfort zone),勇於跟隨自己內心,或有機會為生活重新定義。
部門即將投入服務,最近不停聘請新同事。意料之外,有大批人才來應徵,當中不乏單純為轉職,而非為升職的資深員工。到底,什麼導致對方想離開自己的原有的comfort zone而來這新崗位開荒?
勇氣和青春,總是相隨:年紀愈大,這東西消失得愈快。如果你還想「求變」,別想得太多。如果真有這心意,要一鼓作氣。開始愈遲,成功愈遠。雖然,現時的職業是自己的興趣,但如果在工作上,完全找不到一絲喜樂,不如趁年輕,不再蹉跎時間,勇於踏出一步。想想3年後的自己,是否想處於同一工作環境?再想想自己在5年、10年後,繼續做現時的工作,內心會否感覺抗拒?
另一個想法是,因為想尋找初心。剛畢業時,你期望自己能做什麼,你的目標是什麼?不一定是什麼「偉大」目標,極可能只是一個平凡又簡單的心願,但這心願,達成了沒有?做人一定要有目標,為的是令自己擁有一個追求的過程,在平凡的日子添加一點意義。
這些,都是每位應徵者給我的答案。雖然雷同,但千真萬確。我當然信服,因為我也是同路人,願此生過得無悔。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改弦更張 |
上一篇: | 梅校長日記一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