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日
最近,新同事陸續來到我的新部門上班,有些是已經到位,有些是從別的醫院調來,稍遲到任。部門內的同事為方便維繫資訊,要求開一個智能電話上的通訊群組。我叫某同事照辦,特別叮囑只能包括已到任的新同事。然而,她卻馬上開立了一個囊括所有人(無論到任與否)的群組。我只得叫她重做;她一臉疑惑,覺得我太挑剔。我微笑地告訴她,不完全的資訊,比沒有資訊,更危險。這叫做「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人們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所產生的結果;而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訊息。
關於「幸存者偏差」,有一個較知名的飛機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提供關於降低被炮火擊落機率的建議。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認為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沃德教授認為統計的樣本,只能涵蓋平安返回的轟炸機;很少在機尾位置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中彈,而是一旦被擊中,其安全返航的機會是微乎其微。軍方最後採用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這是正確。
這證明,以偏概全易導致嚴重偏誤。群組訊息往往很簡短,同事間的說話又包含很多生理和心理因素。未上班的同事,並不在其位,所知不多,訊息如果不完整,加以自我想像,易生猜度猜疑。太善解人意還是嘮叨抱怨,往往是出於過多假設,同事如是,情人如是。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