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
終於盼來10月,很想為日本送走夏天。
今年真是日本的「災難之夏」,6月大阪發生6.1級地震;7月西日本豪雨成災,造成道路灌水、泥石流、河流泛濫等嚴重災情,逾170人死亡;接着西日本又遭熱浪侵襲,逾百人死亡;9月颱風「飛燕」重創關西,機場關閉3天;兩天後北海道再發生6.7級的地震,首次全域停電,349間醫院受到影響,3萬戶停水。陸空交通癱瘓,物流中斷、通訊受阻,連證交所亦停止交易,金融命脈中斷。豐田汽車、汽車零件廠DENSO、京瓷、明治、森永乳業、朝日、麒麟與札幌啤酒等等,全部停工,暫停出貨,全國經濟損失慘重。
近年,天氣反常,嚴峻突發自然災害頻生,熱浪、水災、颱風、地震,影響的並非一時三刻,而是整個自然循環。我們習慣秋狩紅葉春拾櫻,今年只怕冬不成冬,四季再不分明。開花時間不同了,溶雪時間提早了,影響我們的旅程。為什麼非要到暴雨成災,航班延誤,白送了一個假期,才懂得氣候不斷在變化的迫切?
世界氣候的變化趨勢,無疑是長久以來,不斷爭論的課題。認為世界氣候會變暖的學者指出:人類活動使大氣圈的二氧化碳增加,會加強溫室效應,使地面氣溫升高。近百年氣溫升高、冰川退縮等,證明兩極冰蓋溶化,造成海面上升,陸地面積縮小,使不少城鎮被淹沒。而認為世界氣候會變冷的學者相信:大氣中的污染和微塵增加,反射更多的陽光返回太空,導致地面氣溫下降;致令逐步進入新的冰河時期。無論真相如何,世界的氣候急劇變化,是不爭事實,太需要冷感的人類去關注。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