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奇蹟補習社》內,沙耶加的媽媽同樣能實踐教育理想。她重複做着兩件事:一是讓子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二是給他們滿滿的愛。她從不強迫女兒讀書,當女兒在學校犯規或有意外時,她總是第一個最早到學校的親人,並與校方理論或認錯,女兒犯規她也為女兒不會出賣朋友而自豪,就算報讀補習班與否也讓女兒自己決定,用她的說話:「不管周圍的人怎樣說,就算與全世界為敵,我一定會在她的旁邊。」給予學子無私的支持、無盡的鼓勵,不就是我們教育的路向嗎?
我們不難發現沙耶加的媽媽也會為女兒進步歡欣。可是,當女兒感到壓力時,她不會給她加壓,相反,她告訴女兒若痛苦的話可以放棄,只要她喜歡便行,她總會以女兒的利益為依歸。她似不在意為女兒交了巨額學費,也不在乎為女兒的學費而辛勤的工作,只要女兒享受學習便可以。另一幕更具震撼力的是:當兒子龍太為了不能承受的壓力而脫離棒球隊時,丈夫與之爭執,她為了兒子挺身而出,與丈夫爭論,據理力爭,最後成功讓兒子與父親和解。讓兒女開開心心過日子,找尋自己的夢想,不正是我們教育的路向嗎?我們有多少孩子為了父母的理想被迫日夜辛勞,身心俱疲,有些更卒以身殉,我們是否應以主角的母親為借鑑呢?
事實上,《奇蹟補習社》並不是創造奇蹟,只是將簡單的教育理念實踐出來的成果。筆者相信我們也可如此,為的是讓學子被關顧,他們可以開開心心的享受學習過程。那麼,「奇蹟」會一天一天的出現,並於一個一個的學生身上發生。
作者為前五旬節中學老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為人父母的動力 |
上一篇: | 解難能力與批判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