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15日

潘天惠 訪談錄

旺角街坊會總幹事孫亮光 笑談大角咀風雲變遷

這是好日子,也是壞日子。2017年7月,人們說香港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祈求好日子快將來臨。

哪怕有人認為香港的壞日子揮之不去,但在一個月後的8月,大角咀的大型活化項目竣工,歷時8年,街坊鄰里都讚好,相信好日子正在後頭。

服務大角咀接近30載的孫亮光,身為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總幹事,承認地區發展拉牛上樹,但整體上已漸入佳境;20多年街坊陸婆婆咧嘴而笑,像說口頭禪般重複:「以前哪有好日子,現在就是好日子。」

心態決定心境,保持心境好,走到哪兒都是樂土。

不說不知,孫亮光原來曾與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交手」,對其好打得的印象記憶猶新,他回憶說:「當時我是長者委員會會員,她是社會福利署署長,她處理這些地區問題是有一手,別的署長搞唔掂,她有本事集合不同部門之力,一次過處理阻塞街道上的手推車,但是現實地說,不可能每一次都要求署長親自出馬處理小問題。」

幾十年前的社會工作者是「天之驕子」,他在1980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先去旅行再搵工,做過外展社工,曾任職青年協會,亦曾在朗豪坊重建協助居民處理收樓問題,與土地發展局關係經常劍拔弩張,同樣好打得。

他認真地說:「我喜歡這份工,但這一行很難說work-balance life,忙到斷六親,無放工時間,當年做外展,有時無法回家睡覺,時間過得很快,也多得老婆信任,幸好她不是社工,否則兩個女兒就無人照顧。」

名正則言順,社工是照亮他人的工作,孫亮光的名字似乎已獲父母寄語。「自小我在石峽尾成長,那兒是三教九流的地方,眼見社會紛亂,住所對出的足球場日日都有人打鬥,流血場面早已司空見慣,道友無處不在,黑社會踢人入會簡直是小兒科。」

「夢想長大回饋社會,小時候一直參與義工服務,中學畢業之後報讀社工專業學院,但不被取錄,結果被迫轉讀大學,哈哈。」

他當然是在開玩笑,當年香港只有兩所大學,升到上大學已是精英中的精英。「話說回來,大角咀在2000年後治安明顯變好,每日中午飯後,我會出去散步45分鐘左右,日行6000步,總好過留在辦公室睡覺。」

昔日收工膽戰心驚

大角咀,今以塘尾道與旺角區分,隸屬油尖旺區,小部分歸於深水埗區,本為九龍半島西隅的海岬,開發前已有塘尾村及福全鄉,1928年原有村落被拆卸,發展成工業區,是船塢及五金工場集結地,上世紀五十年代慢慢演變為住宅工廠混合區。

「坦白講,30年來大角咀變化相當緩慢,以前品流複雜、龍蛇混雜,在社區中心上班的同事,晚上收工的時候都膽戰心驚,畢竟當年連街燈也不多,四處都烏燈黑火。」

孫亮光在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1988年殺入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自活化工程第二期的地區諮詢開始參與其中,努力把居民的聲音帶入發展藍圖。

「1992年利得街槍戰(前高級督察陳思祺受重傷,後來故事改編為電影《無味神探》)就是在這兒發生,匪徒手持AK47大戰香港警察的左輪手槍。」

雖然孫亮光6年前才搬入大角咀居住,但比起很多居民,他更加熟悉這地區的變遷和歷史。「20多年前更有報道,有茶客在酒樓見到手榴彈,估計是有人不小心『留低』,聽落都幾好笑,其實唔講得笑,飲茶都有生命危險喎!」

九十年代,赤鱲角機場的填海工程為大角咀帶來升呢契機,可惜最終只是變成新舊地區發展的鮮明對比,奧運站附近繁華貴氣,入夜後儼如九龍版的蘇豪區,奈何另一邊廂,舊樓依然殘破不堪,無序的路面令人提心吊膽,想找個四正的小公園也不容易,直至市區重建局出手,自2009年起展開大型活化項目,才出現新轉機。

樹木街名有名無實

大角咀街道活化項目涉及9條街道,重鋪行人路達8200方米,新加綠化面積為2000方米,增植75棵喬木和逾75000棵灌木,改寫市建局的種樹紀錄,並加設交通燈、改善休憩處環境、擴闊行人路等,最後一期工程於8月落成。

提起大角咀,很多人都會想到那些以樹木為名的街道,尤其是楓樹街一號,就算不熟悉大角咀的人,都知道那是殯儀館所在地。翻查歷史資料,原來十九世紀末,大角咀一帶仍有很多野生植物,故港英政府索性以不同植物入名。

除了擺明車馬的槐樹街、洋松街、合桃街、櫻桃街、杉樹街、橡樹街等,原來連詩歌舞街其實也是以樹為名的系列,詩歌舞街英文為Sycamore Street,Sycamore正是無花果樹,孫亮光特此解釋:「全個大角咀都是『樹』,不過只限於街名,例如詩歌舞街是無花果樹,可能中國人覺得無花果意頭不好,改了別具詩意的名字,但一般人聽上去,自然搞不清同樹木有關。」

他一邊說一邊用手勢比畫出樹木的形狀,「哈哈!用植物改的街名就不少,人們想搵一棵樹就非常艱難,終於在這兒做了30年,第一次見到服務中心旁種了一棵樹。」

原來是市建局進行活化時,特意為不同街道度身訂造不同植物,如洋松街種植羅漢松、福全街種了龍柏、櫸樹街則添置荷花玉蘭等。

地區同政府不一定事事對立,對市建局所作出的一切努力,孫亮光坦言喜出望外:「政府從來不是想把地區搞好,目標只是維護同保養,哪兒有窿補哪兒,只能說,今次活化工程不是想像中簡單,政府部門處事官僚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次工程涉及跨部門,所以一定要多謝市建局同區議員的付出。」

「舊區活化同居民過馬路一樣,看看邊個夠膽先踏出第一步。」雖然社區環境改善,但距離完善依然甚遠,孫亮光收起笑容認真地說:「要改善的地方?尚有很多,今日仍然有很多店舖營業時,霸了半條馬路,路人被迫在馬路邊行走,很容易構成危險,特別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霸佔公共路面的問題很嚴重,可是沒有人來執法,我們曾向不同部門投訴,也是不得要領,部門之間互相卸責。」

雖然他認為老人家在大角咀過馬路依然危機重重,但住了逾20年的街坊陸婆婆就不以為然:「以前哪裏找交通燈,過馬路都是靠車閃(避開)你,一邊推住木頭車一邊揹住小孩過。」

低下階層安然落戶

幾年前喪偶的陸婆婆為人開朗,笑聲洪亮,看上去不像78歲。「當年工廠大廈林立,老公開五金舖,我跟住做,舖租每個月50元,製成品出口到美國、日本,朝九晚十,做到手穿腳爛,件件衫都穿窿,哈哈!」

有些人覺得英殖時代是香港盛世,人人快樂地生活,現在只能痛苦地生存,惟陸婆婆卻不敢苟同。

「當年哪有好日子,我們沒有床,隨便擺報紙在地上就睡,老鼠在身邊走過,吱吱喳喳。」她說完也忍不住笑出來。

「我們去超市買東西,油頭垢面,手腳髒兮兮,途人向我投來奇異目光,但我都不介意,又不是偷不是搶,我有錢找數就可以了。」陸婆婆再次把口頭禪掛在嘴邊:「以前邊有好日子,現在就是好日子。」她養大了4個仔女,目前獨守大角咀,活得自在,全場笑得最燦爛也是她。

 

孫亮光小檔案

出生年份:1957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子

學歷: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職銜: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總幹事(註冊社工)

興趣:唱歌、行山、睇英超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