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
矽谷風險投資人Aileen Lee於二○一三年發明了「獨角獸」這個詞,專門用於形容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創業公司。目前全球大約共有二百家以上,市值達到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即是所謂的「獨角獸」,全世界由風險投資支持的新創公司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達到這一標準,總市值超過七千億美元。
熱血青年紛紛成立科技公司,創投基金看好他們的前景,不斷注資,大家儍鬥儍,希望搵到下一個Google和Facebook。其中五十九家是在二○一五年才加入這一俱樂部。在神話故事中,獨角獸是無法馴服的。
網絡泡沫在二○○○年三月爆破時,IPO數量是一個很關鍵的指標。當時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公司上市;年頭至今,美國只有十四間科技公司能夠成功掛牌上市,如果按照這樣的龜速持續到年底,今年IPO的總數量亦只會和二○一五年不分上下,完全冇驚喜,更遑論豐收。
今年上半年整體科技業的收購案,總金額比去年同期萎縮了六成以上,市場原本希望新創公司能夠上市或出售,賣個好價錢,但睇嚟情況恐怕不樂觀,在矽谷這個地方,大家都喜歡談論未來。
Facebook總部上有一張海報,敦促員工「快速失敗、經常失敗」。許多書也將這句話奉為圭臬,想勝利,就必須要冒險。但是失敗不一定會是走向成功的臨時停靠站,有時候它就是終點站。
矽谷的投資環境目前並不尋常,很多新創公司的未來令人愈來愈擔心,投資者意興闌珊,資金回籠情況未解決,我相信,二○一七年將有許多科技獨角獸喪失自己的「神話」地位,因為增長緩慢、基礎不牢、燒錢過快和預期過高而成為「獨角屍」。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