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
Uber始創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聲稱,Uber在中國市場一年補貼超過10億美元,原因是為了搶攻市場佔有率,因為競爭對手滴滴快的早已在北京、上海等幾個城市展開燒錢行動,以補貼形式爭取顧客,打的如意算盤是在自己的錢燒光之前,杜絕競爭對手。
在目前的中國市場,唔燒錢就沒有將來,更加沒有市場份額,沒有市場份額就沒有新投入的資金,很多公司就會慢慢被消費者遺忘。滴滴快的投資者包括新的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淡馬錫、國際私募基金等多家全球知名投資者,他們在2015年至少沖了40億美元去鞏固市場,如果不是燒錢,點會有今天的局面?競爭對手要投入捲入這個燒錢漩渦,一年至少要準備30至50億人民幣的子彈,燒錢好似燒陰司紙,聽起來十分可怕,不是你我可以玩得起。但是這些新崛起的StartUp公司卻表示,俾錢給顧客使用他們的服務,是建立品牌和競爭規模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在中國。
目前在中國這一股網絡燒錢熱,情況就好似九十年代dot com泡沫爆炸的時期,當時美國矽谷的公司都無乜錢賺,但無所謂,一路燒,燒上癮,反正錢不是我的。
Uber今年一月的估值已達到500億美元,沒有市場份額又點會有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呢?所以,隨着Uber愈發重視中國市場,並且加碼融資的時候,滴滴快的必須更快的行動才能在競爭中佔據主動,甩掉Uber。
在一個同質性極高的產業,缺點也顯然易見,用戶對這種產業的任何品牌都沒有忠誠度,邊個有補貼就用邊個,我自己都係,話之你是Uber定滴滴。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