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
二十年前,如果你在舊生會上說,「我自己創業!」人家會認為你是婉轉地說「我冇嘢撈」,現在情況變了,在歐美及亞洲國家,年輕人的第一個目標,都是希望自己創業,這是一個沒有人替別人工作的時代,同一個工作做五年,將會是稀有動物。
在美國,目前電子商務的頭十位,除了亞馬遜之外,大部分都來自成功的傳統行業,在香港,互聯網創業我只睇到失敗的案例,由傳統行業轉型新興產業的成功個案也極少。
香港為什麼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真正的合作不多?原因在於香港新舊兩個產業的結合點非常少,首先,本質上的不同,傳統產業是B2B,新興產業想做B2C,傳統產業較少主導終端產品,大部分是被客戶訓練,由細變大,歲月積聚,所以許多傳統產業的老闆,早期都是本地化,但最終都國際化,規模非常大。
B2C都是倒返轉頭,要有設計產品的能力,要不斷測試市場反應,需要有很大的市場來練兵,所以一開始就要非常國際化,擺得上互聯網,就要全球化的概念。
另一方面,Startup及新興產業大部分都在互聯網創業,這班人有豐富的網絡生活體驗,卻缺少工作經驗,可以想像,他們和傳統產業之間是沒有任何連結點,所以,當他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從來不會考慮傳統產業要什麼,而是考慮我自己可以做什麼?客戶要什麼?如何能創造價值。
近年有愈來愈多的人才從傳統大企業出來創業,有些是被炒的、有些是主動走出來的,這些人有經驗,也知道企業需要什麼,這就是未來的創業趨向新舊結合,虛實互補。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