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5月5日

龔小明 特別企劃

不因我是男或女

周日是母親節。如果給你機會,讓你再從母腹出來,你希望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

這問題彷彿有點無稽,因為性別天生如此。但在我們成長的經歷中,不難發現兩性在家庭、社會、工作和傳統觀念上的不同優勢和規限,令我們可能希望另作他選。促進性別平等雖然由來已久,雙方至今卻仍然像在搖搖板上各據一方,未能真正共享平衡帶來的喜樂。

性別平等的定義,各有說法,聯合國婦女署曾指出性別平等是指男性和女性擁有同等的權利、責任和機會,而這平等並非因為他們生而為男或為女有所不同。性別平等是男女的福祉、需要和優勢同樣備受重視,雙方的分別也同受肯定;而這不僅是婦女關注的議題,也關乎人權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截至2014年,全球195個國家中,只有143個國家有立法承認性別平等, 婦女在這些國家以外仍直接或間接備受剝削,而歧視包括法律和制度、家庭角色和社會傳統,以至工作和參與政治的機會等,更令人髮指的是女性在公眾場所,甚至親手建立的家庭中均面對嚴峻的暴力威嚇,如家暴、性暴力或心理威脅。全球每三個女性,便有一個曾遭遇身體或性暴力事件。在2012年,全球每兩名被殺的女性,便有一名死於伴侶或家人手中。但是,每20名男性,才有一名因此喪命。女性在家庭擁有的權利和責任,顯然在很多國家仍然未受到社會規範和法律的保障。

在眾多女性遭遇的身體或性暴力威脅中,童婚最令人傷心。我們很難明白父母怎捨得早早嫁出年幼的女兒。然而,很多父母可能因為不想女兒捱窮、捱餓,或要付沉重的妝奩,或避免女兒在戰亂或逃難時被侵犯等原因,寧願把女兒及早嫁出。當中最駭人的無疑是一些女童被性侵犯後,施暴者為免受法律制裁,以錢抵罪,更與家長協議與他們侵犯的女童結婚,這無疑是徹底踐踏受害女童的人權,令她每天活在被強暴的陰影中,而父母竟然應允,亦即是變相鼓勵犯罪行為。

全球每日有逾41000名18歲以下的女孩完婚,以南亞地區的人數最多,其中印度佔全球童婚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也是十大童婚比率最高的國家。當地的婚姻習俗是女家需要為男家預備嫁奩,包括現金、電視和冰箱等禮品。如果未能負擔,女家可能被嘲笑和羞辱,出嫁的女孩更會因此被排擠,面對精神折磨,甚至要受皮肉之苦。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女孩,出嫁後孤立無援,更要長期遭受各種傷害,已經苦不堪言;再加上身體尚未充分成熟,懷孕生育不僅影響她的健康,嬰孩也容易患上營養不良,母嬰生命同受威脅。既然童婚禍害如此多,為何仍有那麼多父母親手將女兒送上這條苦路?

不知道橙是蘋果

印度的文基是一名父親,也是宣明會男士關顧小組的成員,他說:「從小時候開始,大家一直指着一個橙,然後,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蘋果。所以,長久以來,我們也相信橙就是蘋果。但是,事實上,蘋果就是蘋果,橙就是橙。社會傳統觀念,告訴我們女兒結婚後,就是別人的財產;那麼,為什麼要花錢供她讀書,自己除了要付嫁奩,更加毫無利益可言。相反地,讓兒子讀書成才,他結婚後,仍會照顧我們到老。傳統的想法是女兒14歲便要把她嫁出。大家一直沒聽過,也不明白童婚對孩子的禍害。我知道有的夫家視童媳如女傭一般,洗衫煮飯和其他家務都要她一力承擔,就像把所有重擔也扛在一隻小驢子身上。」

這些社會固有的性別觀念,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印度孩子。可是,如果只是因為如文基所言,他自小接收到的觀念是橙,就是蘋果,他根本不知道這些傳統社會觀念中對性別看法的偏頗,也沒有察覺到由性別不平等引致的童婚問題對孩子造成的沉痛傷害。我們只要建立一個渠道讓男性認識便可以,為此宣明會在印度鼓勵男性參與關顧小組,因為他們是一家之主,對孩子的成長和前路產生着關鍵性的影響,文基就是一個好例子。他說:「我以往從沒關心過子女吃什麼穿什麼,我覺得身為男性,只需要賺錢養家,家裏的其他事情也與我無關。直至參加了男性關顧小組,我才大開眼界,開始懂得何謂對與錯的事情,好像我沒想過要與子女建立友誼的關係,特別是和女兒如朋友一般的傾談,因為其他人也不會這樣做。」現在,文基會帶女兒去吃雪糕,也喜歡帶她去玩,不會讓她成為童婚的受害者。

從始作俑者着手

遏止童婚對女童造成的傷害,從始作俑者的父母着手,看來更為奏效,卻並非朝夕能成的事。但是,在達致性別平等的路上,這是非走不可的一程。

孟加拉的穆塔每天早上都會送12歲的女兒珊達出門上學,她決心讓女兒及村中其他女孩不再重踏自己和小姑的童婚之路。 從前穆塔和丈夫根本沒有意識到讓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丈夫拉三輪車的收入僅夠購買食物和日用品,遑論應付子女的教育開支。穆塔和丈夫在8年前了解到「助養兒童計劃」的目的,同意讓珊達成為助養兒童,也成為了一家人生活的轉捩點。 當穆塔的父母安排她13歲時結婚,她無法拒絕。雖然婚姻為穆塔帶來生理和心理上許多的起伏,但她認為自己還算是幸運的一個,因為穆塔目睹了童婚為小姑帶來困擾一生的問題。小姑9歲結婚,生下三個孩子後,年僅25歲便已經遭受卵巢癌的折磨,最大的孩子13歲。小姑的丈夫不願負擔她的治療,更把妻兒送走,從此斷絕聯絡。穆塔拒絕讓女兒成為童婚的另一個受害者。

宣明會的關顧小組讓穆塔和其他很多父母認識到童婚的害處,以及安排童婚的法律後果。小組裏的父母組成了一個保護兒童小組,在社區中打擊童婚。穆塔與其他組員曾成功說服一對父母把16歲女兒的婚期延後至18歲。珊達正在宣明會興建的學校念書,夢想成為一名醫生;同學大多數都是女生,這情景在10年前是絕對無法想像的。珊達也參加了兒童論壇,並像母親一樣,在社區中倡議遏止童婚。

新校服意義重大

談及性別平等,另一重要目標是如何在普及教育方面,為男生女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在一些發展中地區,貧困窒礙了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女童更背負着照顧家庭的傳統期望,還有童婚的社會壓力,令她們的求學路更為艱巨。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許多國家的中小學,男女入學率已大致相若。然而,對比現時全球800萬名6至11歲未能人學的男童,卻有一倍(1600萬名)的女童被拒諸校門外。性別平等在普及教育的層面上,顯然還有最後一里路,才能讓這群孩子不會因為她是女童,就白白錯失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巴基斯坦,逾六成的15歲或以上女性缺乏讀寫能力。兒童特別是女童,因為貧窮往往面臨失學危機。

7歲的塞瑪從沒想過有一天,她會與同伴一樣穿着簇新的校服上學去。由於貧困,她的家庭不能支付只是約5美元的一套校服。

塞瑪住在外祖父位於巴基斯坦穆札法爾格爾縣的家裏。母親拉齊亞患有耳疾,懷孕和生產塞瑪令病情加劇,以致完全失聰。拉齊亞的丈夫因此要求離婚,撇下她和剛剛三個月大的塞瑪。

塞瑪是拉齊亞唯一的女兒,但是由於收入有限(拉齊亞在家為人縫衣服,每月僅能賺到20至30美元),令塞瑪難以繼續學習。「我想女兒在學校讀書,讓她有能力開創更好的未來。」拉齊亞說。

塞瑪在村內一所政府小學,就讀三年級。由於得到老師的啟蒙,塞瑪希望長大後,成為一名教師,回饋自己的村莊。塞瑪在課堂上雖然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卻常常考獲最高的分數。

宣明會知道了塞瑪和其他學生的需要,正在穆札法爾格爾縣支持十多所學校,協助學童獲得更好的教育。此教育項目着重動員社區力量,增加兒童入學率、培訓教師、聘請代課教師以協助政府教師教學,並改善學習環境。其中最重要之處或許是所舉辦的籌款活動,如何在社區收集資源,再用於改善社區的教育情況。籌集得到的款項將交給家長、教師和學生協會,決定各項需求的優先次序後,再釐定資助標準。協會主席阿克巴表示:「當我們收到捐款後,便決定購買校服予3名學生,塞瑪是其中最值得獲此嘉許的。」

塞瑪開心地說:「每當同學向我展示新衣服,尤其是校服時,我也很想擁有。我問媽媽為什麼我沒有新校服,她總是不回答。現在,我終於有了新校服。」宣明會又為穆札法爾格爾縣的學校提供教育資助,幫助每一名兒童,特別是女童獲得教育機會。

我們或許從沒想過一套校服,對塞瑪或失學的女童有多重要,更沒有想過其帶來的連鎖反應有多寛廣。女童有機會讀書,不僅有助於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更能避免她們落入早婚的困厄,以及過早生育導致的健康危機。惟有達致性別平等,才能讓女童失學的故事,從這一代開始畫上句號。

當你看罷此文,無論你有否因生而為男或為女感到慶幸,願你也想想在性別平等的路上,你能如何幫助這一代的男孩女孩,有機會享受平等的權利、責任和機會。

撰文:龔小明

圖片提供:宣明會

香港世界宣明會傳訊主任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