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八十年代長大的香港人,一定聽過香港電台著名的「北漏洞拉」越南語廣播。1975年越戰結束,北越統一越南後展開連串清洗行動,當年首批越南難民隨丹麥貨輪長春號抵港,全數獲收容,開啟了越南難民湧港的序幕,至1979年爆發中越戰爭,更加速了難民潮。
在2009年的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中,李光耀曾經提到,在東協十國中,最具有動力(Dynamic)的國家是越南,他觀察在新加坡就學的東協國學生,越南學生最勤力,而且學成之後十分願意回國服務,他當時說:「給越南20年,他一定成為亞洲下一條小龍。」
現在全球成衣業已經進入低成長低毛利時代,越南紡織品銷往美國可以節省17%的關稅,能夠省下百分之十幾,已經是賺突。我也聽到已經有美國的成衣買手,給予廣東紡織供應商一年的時間搬到越南,否則就要直接在越南落單。
更早把越南放入國家政策布局的就是德國,由於早期留學及移民政策,在越南和德國分別有十幾萬會說德文的越南人,現在德國就要經由越南進入東協,Benz車廠高檔車S-Class系列在德國以外的第一條生產線就設在越南,他們不是搬一些夕陽產業來到亞洲,而是把最好的帶過來給你。
今年亞洲各國經濟普遍受中國影響出現頹勢,但越南經濟仍能在一片低迷中取得成長,2016年經濟成長率估計達5.9%,在東協國名列前茅。主要是靠強勁的出口、外來投資及強大內需。關鍵在於越南經濟有民間消費支撐,而且不依賴對中國出口。看來,我們看待越南的眼光應該改變,不能只停留在北漏洞拉的層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遊街示眾 |
上一篇: | 網球 : 費達拿勇闖4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