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23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青蒿素師兄──氯喹(三)

1934年德國IG Farben研究人員合成了兩個同屬於Quinolines的新分子:Chloroquine(氯喹)和Sontoquine(甲氯喹啉)。光看結構,二者就只差了一個甲基分子,樣子相似得就像是對雙胞胎。不過因為Chloroquine在鳥類實驗中,療效不如後者,而且毒性也較強,所以研究人員決定放棄繼續研究此藥物。另外,由於IG Farben與美國的Winthrop有合作協議,所以亦得悉了相關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39年爆發,德軍瞬間席捲歐洲。作為全面備戰的一部分工作,美國政府除了下令Winthrop向美軍供應Mepacrine外,亦展開了一項合成抗瘧疾藥物的研究計劃。那時因為Winthrop手上已有IG Farben的資料,所以便立即合成了Sontoquine並進行測試。結果顯示Sontoquine確實有效。至於Chloroquine,則因為前人的負面結論,所以在這計劃中,人們並沒有對它再進行研究。

不過在大量生產Sontoquine的時候, Winthrop獲得了另一個結構相似的分子。在詳細了解其性質前,它被稱為SN-7618。直至1946年,研究人員確認SN-7618其實就是Chloroquine。而且臨床測試更證實了Chloroquine不但比Sontoquine和Mepacrine更有效,而且副作用更少。此後, Chloroquine不單取代了Mepacrine的地位,更成為了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長達50年之久。在五十年代初的韓戰中,美軍使用的便是Chloroquine,而不再是Meparcine。

在合成Chloroquine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亦發現了一種帶藥性的中間物。這中間物本身雖不能抗瘧疾,卻可對抗球蟲感染。後來,人們進一步改變這中間物的結構,得到了另一種具有非凡抗菌能力的分子。研究繼續進行,這分子最終被改良為Nalidixic acid,中文名稱為萘啶酮酸,並在1967年推出市場。它是史上首種Quinolone類的抗生素,而這類全新的抗生素亦由此誕生。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隔周一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