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近這10年,愈來愈多年輕人投入中藥中醫的行業,當中包括中醫、中醫助理、中藥配藥員、中藥製造、中醫管理等等。這證明大家都認為中醫本身是一門很值得投身發展的事業。我有時甚至聽到類似「中醫第一」的言論。我個人並不同意,因為中、西醫療都是各有所長,而且互補不足。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修讀中醫,學員都會花上約三至四成時間學習有關西方醫學的診斷和治療。以下是有關一個從雙方互補合作的故事。
容易瘀傷
杜先生今年40歲,身體一向還可以,只是有抽煙的習慣。不知道為何今年年初開始,他便出現容易瘀傷的情況。手、腳的部位當遇上輕微的碰撞便會瘀傷一兩星期。之後,甚至乎忘記何時碰到的地方,例如腹部,都會出現大範圍的瘀塊。在太太再三催促下,勉強去看醫生。抽血化驗後,發現血小板數字下降至30這個指數,所以才引致容易皮下出血。由於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所以杜先生被送進醫院,以抽取骨髓作化驗。幸運的是,骨髓化驗結果只是血小板製造有問題,其他造血功能保存,而且也沒有其他癌症的跡象。醫生吩咐小心不要亂碰外,也要注意嚴重器官出血的病徵,例如頭痛、便血、強烈腹痛、嘔吐等。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提示,但是在病人心目中這好像是「坐以待斃」的方法。後來,由於血小板的數字再往下降,所以醫生處方了類固醇令數字升高。
凝血糖水
目的達到了,可是在這幾個月出現面圓、水腫的情況。正所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杜先生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太太只好帶杜先生找我看看如何是好。由於杜先生對西醫以外的治療有抗拒,我便建議用簡單的糖水代替——紅棗花生衣糖水。我教杜太太買三両紅棗去核,加上六両花生連花生衣;用清水以中火煎為兩碗。一日飲盡。我特定向杜先生解釋,花生衣有助血小板的生產,紅棗能健脾補胃,有助血小板凝血功用。我建議杜先生連續飲用兩星期。若沒有問題,就連續使用,最少隔天或每天便可。3個月後,在街上碰到杜太太,她說類固醇幾乎不用了,而且人也精神多了。雖然這糖水並非百分百是原因,但是大家都滿意結果吧。
我不贊成病人在未排除病理性的原因前,隨便找醫生調節和治療。做檢查後令病人和其家人放心,然後才治療,不是最理想嗎?
隔周四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