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物理治療師也是人,也會病,也會周身痛。病人常常問一個問題,「你們常常這樣幫病人按,會不會受傷?」我的答案一般都是「當然會呀,不過我們懂得『自療』,如不是很嚴重,一般很快沒事。」在自療過程中,更能體驗痛楚,獲得跟病人差不多的經歷。
回想讀書時,在大學課堂裏,教授經常教我們要有同理心,當時一點也不明白。初出社會時,甚至只會說一些空洞的話去問候病人, 以表關切。有時候病人說這些痛症令他們身心疲憊,年輕時的我根本完全不明白,甚至懷疑是否真的那麼困擾,所以社會上經常有批評, 說醫護人員大多很冷漠,甚至對病人的情況作出不合理的懷疑,是有原因的。
隨着時間流逝,經歷過不同的傷患,深深地體會了作為病人的痛苦後,才開始明白病人的感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感到困擾、擔心,而且心急想痊癒的心態。這時候才理解同理心的真義,和病人傾談時開始從病人的角度出發, 表達同情和理解,從而作出適合的建議。
我也不是說我經歷過所有痛症,但我也是普通人,所以一般的傷患,好像頸腰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媽媽手等,都經歷過,亦「自療」成功。而這些成功個案,除了幫我明白病人的心態,亦令我更清楚如何處理病人的痛症, 包括診所治療和鬆筋運動的方法。我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套到病人身上,教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合適的按壓和拉筋方法,更可以憑這些經驗,教導他們一些舒展動作和做運動的時機,令治療事半功倍。而在治療的過程中,跟病人說「我都試過咁痛」,彷彿是靈丹妙藥,讓我跟他們的距離拉近,令他們更相信我的說話和我教導的運動,令他們更願意配合治療和做運動,因為我就是康復了的人板。
這就是同理心發揮的作用吧,令病人覺得治療師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有血有肉,也會受傷的普通人,會明白病人的感受,不會用專業知識質疑他們,而是用專業知識幫助他們。
作者為註冊物理治療師
隔周二刊登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