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7日

傅子健醫生 國手開講

情緒「生病」了嗎?

情緒是無形的,不像皮膚破損、吃壞肚子般,可以直接感受到痛楚或不適。不過,這不代表情緒不會「生病」,只是情緒病徵難以被發現,所以容易被患者忽略。其實,情緒「有上有落」是必然事,但若你的情緒時常處於極端,你便可能是患上情緒病,應及早求助。

2010年,本港曾進行一項大型的研究,發現約有4%受訪者有抑鬱症狀,另有約6%受訪者則有焦慮症病徵,當中2%人同時出現抑鬱及焦慮症兩種情緒病病徵。由此推算,本港約有最少56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可惜的是,求醫的人數遠低於此,而忽視病情的患者長遠有機會引發其他的病症。30歲的李小姐是其中一位患有焦慮症而不自知的人士。她的父親於早年因心臟病而逝世,此後,李小姐一直以來非常擔心自己遺傳了父親的心臟疾病,每當心臟附近位置出現疼痛感覺或偶然心跳加速,她都會懷疑自己的心臟病發,大為緊張。過去一個月,她曾因懷疑自己心臟病發,致電999求助超過40次。救護人員將她送院後,醫護人員為她進行一系列的心臟及身體檢查,證實並無問題,但她始終無法放下心頭大石,情緒異常焦慮。家人見狀,便安排她向精神科專科醫生求助。 原來,李小姐在家中排行最小,自小萬千寵愛在一身,凡事都有兄長等為她解決問題,抗壓能力較弱。面對父親突然離世,她的情緒一度崩潰,懷疑因此誘發焦慮症的出現。

要治療焦慮症患者,目前主要方案包括藥物及心理治療。傳統的藥物包括抗抑鬱劑,如血清素調節劑、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但起效時間較長,對本身情緒緊張的焦慮症患者而言,等待藥物發揮藥效的過程相當「難捱」。為了及早幫助焦慮症患者控制病徵,近年,醫學界引入了Alpha 2 Delta 配體藥物,能減低腦內過多的傳導物質,在短時間內消減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副作用較溫和,亦不會影響已知會導致上癮的接受體。當然,除藥物治療外,患者必須配合心理治療,改變過往「小事放大」的思想模式。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