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
早於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外訪時,已經提出要跟歐亞各國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強化跟這些國家的經濟聯繫、深入相互合作、拓寬發展空間,加強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五方面的合作。
其後,習主席在另一次外訪時又提議跟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一同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者並行,就成了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目標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了這10年以來國家對外發展的重要策略。
這幾天特區政府和貿發局舉辦了一連兩天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正值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10周年。有數千位海內外政商界領袖、企業家和非政府組織領導與會,除了總結過去10年「一帶一路」的成就之餘,既在香港舉行,另一目的就是一起探討「一帶一路」倡議能如何刺激本港未來高質量發展,以及香港如何可以保持獨特優勢,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重要的功能。
筆者認為,作為香港人,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理解「一帶一路」倡議。首先,「一帶一路」在地理上的涵蓋面很廣闊,從距離較近的東盟國家,一直延伸至南亞、西亞、中東、中亞,以至遠到波蘭、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中國與1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這些國家都不是已高度發展的市場,換言之,他們的發展潛力非常大。正因如此,內地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年均貿易額得以高速增長,從提出倡議那年的一萬億美元倍增至去年的二萬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8%。
宏觀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香港來說絕對是一個全新的宇宙。對於資金、人才、技術豐碩但缺乏低廉土地和其他生產因素的港商來說,這簡直是一大片藍海。很多「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涉及規模龐大基建、金融、航運,以及像財務諮詢、會計、法律那樣相關的專業服務,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意味着在這些領域內的香港專業人士,生意可能會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增長,前途無限光明。
何謂微觀呢?微觀就是把焦點滙聚在香港身上,政府和商界要重新仔細審視,香港有哪些優勢適用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和落實。然後調整本港未來的發展策略,把資源多放在這些優勢上,以保證香港在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的時候,也能實現自身更好和更大的發展。
舉個例子,愈來愈多「一帶一路」國家使用人民幣作跨境貿易結算,因此市場對以人民幣投資的需求增長得很快。香港已處理着全球約四分之三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業務,同時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所以政府和商界都應該繼續強化本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以更好滿足「一帶一路」建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對接國家人工智能戰略3建議 |
上一篇: | 開源引流多管齊下 改善公營醫療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