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7日

邵善波

中美在台海難免一戰嗎?

美國空軍機動部隊司令邁克.米尼漢將軍近日成為新聞人物,他在一份被洩露的內部備忘錄中說,他的「直覺」告訴他,美國和中國將在2025年之前為台灣開戰。他認為明年美國和台灣的選舉,可能會分散兩個政府的注意力,為中國提供入侵台灣的機會。他並不是唯一有這種看法的人。去年,《經濟學人》將台灣海峽評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近日的氣球事件引致許多美國人對中國的「侵略行為」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情緒。而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也會到台島訪問,這只會火上加油。台灣無疑是美中關係中最具爆炸性的熱點。

隨着中國軍機的活動愈來愈頻繁和愈來愈接近台灣,到處充斥着戰爭的氣氛。台灣最近延長了對年輕人的軍訓,從4個月增加到一年,並公布了戰時全民動員的修正法案建議。退休台灣將軍李喜明論述台灣防衞的書中主張通過「非對稱戰爭」來應對大陸的入侵,實際上是呼籲全民動員,使用「城市游擊戰」戰術抗爭。這建議聽說受到一些美國軍事專家的歡迎和認同,該書已列入台灣的暢銷書書榜。有報道說,台灣富人開始採取預防措施,將他們的部分資產轉移出島。

美涉台行動頻頻難望和平

大家不應抱有幻想,台灣海峽出現戰爭是有可能的。北京從未放棄使用武力以實現國家的統一,這是二戰後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和平手段仍然是北京的首選政策,但情況正發生變化。

美國對台灣海峽日益緊張的局勢負有主要責任。美不斷提高對台售武的水平;國會涉台行動頻頻,如通過《台灣政策法》和《國防授權法》;眾議院前任議長佩洛西、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邁克爾.蔡斯、議員群組等,高調訪台;更計劃增加進駐台的軍事人員等等。在中國看來這不僅是公然干涉中國的內政,更是對台灣分離主義分子的鼓勵和支持,使和平統一變得愈來愈困難,愈來愈不可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2005年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規定,如果以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沒有希望,國家可以使用武力。

這變化也是由於中國對統一台灣問題有了新態度。習近平主席宣布國家的完全統一是民族偉大復興,他定下國家的政治綱領目標內之必要條件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在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實現。換言之,他為台灣的統一定下了限期,這不可避免地會給局勢帶來了壓力。

中國統一後GDP勢冠全球

美國及全球,特別是周邊的鄰邦,必須理解一點:讓台灣回到中國的懷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願望,更是14億中國人民的要求。無論怎樣,習主席都會實現這個目標,問題不在於何時,而在於如何。

中國統一台灣的決心,對於中國以外的人來說,可能是難以理解的事。但這與美國政府在羅伯特.李(Robert Lee)將軍在美國內戰中失敗,帶着他的部隊躲在夏威夷後,決定用武力奪回夏威夷沒有什麼分別。

美國在台灣問題中有關連利益是應當承認及面對的事實。中國會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主權,嚴拒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任何干預及介入。但是如這情況出現變化,美國的利益會受影響。美國很大部分的商用和軍用的高端芯片均由台灣入口,供應幾乎沒有任何替代渠道,這使得問題具有戰略意義。傳言美國總統口疏,說有摧毀台灣的方案並不屬實,但美國的政策圈子內有摧毀台積電等敏感產業設施的建議,應該屬實。

更重要的是如果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會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帶來重大的地緣政治變化,並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力量平衡的調整。因為統一台灣後的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與美國旗鼓相當,甚至超過美國。對許多美國人來說,保持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主導地位,保持美國的技術和軍事上的優勢,維持美元作為世界貿易和儲備貨幣獨大的地位,是一件與生死攸關的事情。

如果不能找到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兩個看似互不相容的目標,那麼戰爭即使不是不可避免,至少也是可能的。為了防止戰爭,有人建議拜登總統應該正式放棄「戰略模糊」政策,明確表明會武力介入台海事務,以遏制中國武力攻擊台灣,這是個天真的想法。如果中國決定使用武力統一台灣,他的考慮肯定會包括美國,很可能還有日本和其他各方的反應,即使美國表明不會干預,也會將這因素考慮在其中,這只是《孫子兵法》的基本用兵原則。中國軍方看來很有信心他們有能力拿下台灣。美國已經進行了幾十場關於台灣戰爭的兵棋推演,相信中國也會有同樣多的攻台作戰計劃。

有多少個可能是簡單明確的,如果中國和平統一台灣,就不會有戰爭;如果中國被迫以武力取回台灣,而美國不插手,則美國和中國之間也不會有戰爭;只有在中國被迫使用武力,而美國又進行干預的情況下,中美之間才會出現戰爭。這應該要、也是可以避免的事。

在最近一次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軍事委員會中民主黨的資深議員亞當.史密斯提出了一個替代戰爭的思維。他清楚表示,「我們(美國)的目標是要有一個中國和美國可以和平共處的世界」。這聽起來很好,但如何使之成為現實?中國會歡迎一個與美國和平共處的世界,而且中國不想當領頭羊,因為她認識到美國在許多方面仍然強大。所以問題是,中國能否實現統一,而同時美國又能保持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如果能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這衝突,戰爭是可以避免的。事實上,兩者並不一定相互排斥,雙方應該找一個適當的方式就此進行對話。

當年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的經驗有參考作用。1983年的中英因為雙方在香港的主權問題上立場出現不可調解的矛盾,談判陷入了長達一年的死結。隨着1997年的逼近,英國提出了一個巧妙的建議。即雙方暫時擱置大家對香港未來的政治地位的分歧,英國先聽取中國在1997年後對香港的政策。這舉措對雙方就核心問題的定見,不作判斷。中國對此欣然接受,這為1984年達成《中英香港聯合聲明》鋪平了道路。這建議的核心,是讓雙方先放開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地位的分歧,集中精力探討中國收復台灣後,對美國和中國利益的影響,並共同解決問題和處理雙方的關注事務。一個由雙方高級官員組成的特別聯合委員會,比如「美中西太平洋對話」,可以尋求解決雙方在這問題上的矛盾。

戰爭非不可避免 應走正路

亞當.史密斯議員在國會聽證會上這樣總結他的發言:「我認為,如果認為我們將以某種方式擊敗中國,無論這意味着什麼,都是一個危險的錯誤。她(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她是一個龐大而強大的國家。我們需要引導她走上一條更好的道路。我想百分百地說明:與中國的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我們都必須努力避免的事情,而不是把它當作一種不可避免的事情。它不一定是那樣的」。不僅美國應是如此,中國也是一樣。

美國和中國之間如出現戰爭會是災難性的,它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必要的。米尼漢將軍在話前說:「我希望我是錯的」。人們不缺乏理解戰爭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這點,我們只是要找到一種適當而可行的方法,努力避免它。

新範式基金會總裁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