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4日

楊庭輝

黎巴嫩與再次陷入內戰的距離

10月14日,黎巴嫩貝魯特爆發由街頭示威演變成的槍戰衝突。事緣當天大批什葉派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黎巴嫩最高法院拒絕撤換調查貝魯特大爆炸案的特別檢察官比塔爾(Tarek Bitar),當遊行隊伍無視基督教派的警告跨越什葉派與其的勢力範圍交界後,示威者迅速受到身份不明的狙擊手槍擊,潛伏在遊行隊伍中的什葉派民兵馬上還以顏色,最終釀成歷時數小時的街頭巷戰。

什葉派圖阻撓獨立調查

黎巴嫩真主黨其後指摘基督教派右翼政黨黎巴嫩力量黨為引爆衝突的始作俑者。可是,眾多證據顯示,真主黨才是惡人先告狀的一方。首先,什葉派動員的示威是衝着比塔爾的專業誠信而來,但後者的聲譽良好是有目共睹的事。《經濟學人》在貝魯特大槍戰翌日的深入報道文章中強調,比塔爾除了獲得司法機關的力挺外,還得到大爆炸案死難者家屬的鼎力支持。儘管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不斷指控比塔爾勾結外國勢力,但他們除了以幾個美國國會議員曾讚賞比塔爾的事例來穿鑿附會,迄今並無拿出實質的證據來支持他們的指控。

《經濟學人》的文章中又指出,黎巴嫩的特權階級有很強的動機阻撓貝魯特大爆炸案的獨立調查。

首先,黎巴嫩不少高官或前高官早已知道貝魯特港口非法存放2750噸硝酸銨多時,但他們一直沒有正視這個國家安全漏洞。此外,發生爆炸的港口多年來均屬於阿邁勒運動的勢力範圍,它難以完全撇清任何責任。倫敦城市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哈伯(Zahera Harb)10月5日發表在半島電視台新聞網頁的評論文章便譴責指出,貝魯特大爆炸慘劇是由黎巴嫩內部敵人而非外部勢力造成的。尤有甚之,有些黎巴嫩平民甚至部分黎巴嫩問題專家相信,黎巴嫩真主黨希望利用非法存放的化學物品,為自己或為敍利亞什葉派政權製造炸彈(儘管這個說法尚未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真主黨惡人先告狀

值得一提的是,貝魯特大爆炸案的首任特別檢察官在今年2月已被撤換,原因是他的住宅在大爆炸期間受到破壞,有人指控他在利益衝突下未能作出公正的調查和裁決。然而,《經濟學人》駁斥,這個準則異常荒謬,原因是平均每7個貝魯特居民便有一個人的住宅因大爆炸而損毀,合共多於8.5萬個住宅單位在事故中受到影響。

與其說黎巴嫩有人對主持獨立調查的特別檢察官吹毛求疵,倒不如說該國的特權階級根本從不希望真正的獨立調查能夠順利進行。

更準確地說,要求撤換比塔爾的示威,是要求黎巴嫩延續特權階級有罪不罰的傳統。紐約大學哈哥普.凱沃基安近東研究中心主任暨新聞學副教授巴齊(Mohamad Bazzi)於10月16日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比塔爾試圖在一個司法系統飽受政治干預的國家建立向特權階級問責的先例,但一旦成事將對既有的政治秩序造成衝擊。

事實上,比塔爾認真調查和審問黎巴嫩的特權階級,包括試圖傳召審問前黎巴嫩總理迪亞卜和其內閣官員。雖然比塔爾的計劃未能取得成功,但他隨後要求國會撤銷前財政部長哈利勒(Ali Hassan Khalil)、前內政部長馬什努克(Nouhad Machnouk)和前交通部長扎特爾(Ghazi Zaiter)的司法豁免權,當中哈利勒和扎特爾是什葉派的政客。

由9月開始,黎巴嫩什葉派兩大政黨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便發動罷免比塔爾的輿論戰。10月12日,比塔爾向拒絕接受傳召盤問的哈利勒發出通緝令,但數小時後,法庭即命令比塔爾暫停他的調查工作,原因是哈利勒和比塔爾的一名同事按既定程序正式投訴他。不僅如此,在黎巴嫩最高法院拒絕罷免比塔爾後,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旋即動員大批支持者走上街頭示威抗議。

貝魯特示威演變成街頭巷戰收場,其實只是黎巴嫩多年來徘徊在縱容權貴逍遙法外或再次爆發暴力衝突之間的縮影。在爆發大槍戰前約半個月,智庫組織馬爾科姆.克爾卡內基中東中心高級編輯米高.楊格(Michael Young)已在The National的專欄文章分析指出,正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結束內戰後會逐漸恢復文人的統治,但在黎巴嫩並非如此。

1991年,黎巴嫩各教派簽訂《台夫協定》以結束長達15年的內戰,但代價是不僅放棄追究軍閥在內戰期間犯下的反人類罪行,而且容讓他們透過合法途徑洗白,躋身政壇或商界高位。這種政治妥協並未換來真正的長治久安。在過往30年間,多名政客(包括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知識分子和記者被暗殺,但極少兇手和幕後主謀被繩之以法。從這個角度來看,貝魯特大爆炸案的獨立調查屢次受到阻撓並不讓人意外。

新仇舊恨添擦槍走火危機

不過,貝魯特街頭巷戰規模之大,或多或少令各界感到震驚,有評論甚至以這次教派衝突跟黎巴嫩上世紀長達十多年的內戰作比較。資深中東新聞工作者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中東研究中心前客座高級研究員繆爾(Jim Muir)於10月27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黎巴嫩大槍戰令不少人聯想到1975年黎巴嫩內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爆發的地點非常接近。在黎巴嫩發生內戰前夕,能夠預測她即將爆發全面內戰的觀察者寥寥可數。期間,也極少人能預計到那場內戰合共長達15年,留下的國殤痕跡至今仍然清晰可見。繆爾認為,黎巴嫩再次爆發內戰的機會不容低估。

當然,從因時制宜的角度盤算,勉強維持現狀總比再次陷入內戰對各教派有利。這亦是各教派簽訂《台夫協定》的初衷。對黎巴嫩大部分政治派系而言,再次打內戰是自殺式的行為,原因是黎巴嫩真主黨擁有全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其餘教派不僅難以單靠自身力量匹敵,而且難以像上一次黎巴嫩內戰般獲得龐大的外國勢力支持。

另一方面,若然黎巴嫩真主黨在未來進一步入侵基督教勢力範圍,那將破壞它跟自由愛國運動(Free Patriotic Movement)的跨教派聯盟。自由愛國運動是黎巴嫩力量黨在基督教派中的主要對手。在總統奧恩和其女婿巴西勒(Gebran Bassil)的領導下,自由愛國運動加入了以黎巴嫩真主黨和阿邁勒運動為首的「三.八」陣營。

然而,繆爾表示,若然政治僵局持續下去,各教派之間的敵意與日俱增,黎巴嫩再次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便會增加。明年5月,黎巴嫩將舉行新一屆國會大選。什葉派和基督教勢必各自利用街頭槍戰衝突的事件作政治動員。

換言之,兩派緊張關係降溫的可能性不容樂觀。況且,什葉派不時以武力恫嚇來表達政治訴求,萬一它遇上不滿意的選舉結果誰敢保證不會訴諸武力翻臉不認賬呢?黎巴嫩本已被公共財政危機和能源危機弄得焦頭爛額,並無繼續分裂的本錢,但她偏偏陷入了「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惡性循環。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