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2日

楊庭輝

極端緊急原則與強制性注射疫苗

二戰期間,英軍曾向德國平民區發動無差別空襲務求擊潰納粹德國,事後引發激烈的爭辯。著名政治哲學家沃爾澤(Michael Walzer)辯稱,在極端緊急的情況下,文明國家透過傷害無辜平民的手段避免出現毀滅文明後果的做法在道德上可被接納。筆者過往曾在不同的媒體撰文淺析箇中爭議。不過,那些拙作大多集中從戰爭和恐襲的處境出發拾人牙慧,遠不足以為評價沃爾澤的極端緊急原則蓋棺定論。事實上,過往有學者嘗試審視能否借助這項原則證成一些以傷害無辜平民來抗疫的措施,非常值得身處世紀疫情肆虐時代的我們去探究。

極端緊急狀況 各有不同解讀

極端緊急原則引起非議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各人對極端緊急狀況的定義常有不同的表述。海法大學哲學系教授丹尼爾.斯塔特曼(Daniel Statman)曾撰寫數篇學術論文強調,沃爾澤所指的極端緊急狀況只局限侵略者人為造成的極端威脅,他並不認為在道德上可證成以殺害無辜的手段來消除非人為侵略威脅。然而,研究應對危機與災難倫理的學者佩爾.桑丁(Per Sandin)於2009年在學術期刊Philosophia發表論文Supreme Emergencies Without the Bad Guys辯稱,如果捍衞一個政治群體的生存權是最高的價值,那麼水災、颱風、疫症等非人為侵略的危機也可以對一個政治群體的最高價值構成威脅。

不過,桑丁認為,由於沃爾澤的極端緊急原則存在各種問題,所以國家領袖不論在應對天災抑或人禍時,也不應以它作為道德判斷的準則。首先,雖然沃爾澤的說法驟耳聽來頗合理,但試問我們如何知道我們事前的判斷準確無誤,而非釀成更災難性的後果呢?此外,由古至今,有不同的政治群體基於各種原因而消亡,但這不表示人類世界已置身道德淪亡的狀況。況且,即使在採取極端緊急的手段後不會造成任何政治群體種族滅絕之餘,還可拯救一個細小的政治群體,桑丁還是質疑政治領袖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的道德正當性。借助斯塔特曼的說法,我們始終難以論證為何被殺害的平民須負上如此沉重的道德責任。

權宜之計難站得住腳

桑丁在論文中又反駁另一個主力研究正義戰爭理論的著名學者布萊恩.奧蘭(Brian Orend)以權宜之計的角度詮釋極端緊急原則。對奧蘭來說,政治領袖放棄拯救自己的政治群體並非一個選項,原因是動物的本能會驅使他們以任何手段拯救自己的政治群體。桑丁卻強調,一個人在極端緊急的狀況下依照動物本能行事,並不表示一國的政治領袖也應如此。

誠然,有些人認為極端緊急原則應被視作最後的手段的主要權宜理由,是行動者有可能基於不確定性恐懼和各種壓力而誤判自己已處於極端緊急的狀況。然而,桑丁駁斥表示,把最後的手段視作權宜之計對解決這個問題絲毫沒有幫助。若其他選項仍然存在,國家領袖或不能得出在情非得已之下殺害無辜以求自保的結論。

另一方面,若一個國家處於真正極端緊急的狀況,而該國的領袖亦知道自己國家處於極端緊急的險境,那麼把最後手段當作權宜之計的原則也沒有什麼幫助。

此外,有些人認為政府採取極端緊急的措施處理疫情危機前,應公開宣布自己將採取的具體措施和訴諸國際社會援助。不過,桑丁認為那些原則有些問題。比方說,如果一國政府仍有時間這樣做,那意味着該國未必處於極端緊急的狀態。尤有甚者,一國政府公開向外界宣布自己有意採取極端緊急的措施和求援並不確保可提升抗疫的效能。首先,疑似受感染的人可能有足夠時間躲藏起來,避免被注射副作用大的疫苗或遭受隔離,導致病毒有更大的機會蔓延開去。其次,國際社會對人道危機的反應通常也是遲緩和被動的。有時候,秘密地請求強大的鄰國或敵國的敵國援助較公開求助國際社會更有效。

還有,儘管奧蘭強調採取極端緊急措施的前提是有合理的成功機會,但桑丁辯駁指出,從權宜之計而言,合理的成功機會並非至關重要的考慮。以爆發新型流感為例,假設一國政府必須從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其中一個:一、不做任何事,讓病毒有很大機會在社區大爆發;二、強制向疫區的居民注射抗疫成效存疑且明顯有安全風險的新疫苗或新藥物,但這已是最有可能阻止疫情蔓延的做法。桑丁辯稱,從權宜之計的角度出發,當權者選擇後者的做法難言有不妥當之處,但這個抉擇在道德上難以被證成。問題是,正義戰爭的多項原則也是出於道德的考慮,而按照那些原則行事不一定達到權宜之計的目的。奧蘭嘗試把極端情況下的權宜之計與正義戰爭的原則掛鈎的做法充滿漏洞。

桑丁的結論是,不論一國政府試圖以極端緊急原則為發動無差別攻擊,或把副作用明顯的疫苗強行注射到疫區平民身上的決定辯解,也不可能在道德上站得住腳。不過,桑丁並無解釋到,禁止未有注射疫苗的人士進入特定場所是否等同變相強迫特定群組的人士注射疫苗,以及這種做法在道德上是否站得住腳。這兩個問題實較明刀明槍以極端緊急原則傷害無辜的平民複雜得多。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