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陰謀論總有它的市場。有些人就是不相信「甩轆」是低級錯誤。
泛民議員有幾個人會轉軚,令政改方案獲得通過,這可能性一直不能絕對排除。這是為什麼反政改陣營要在立法會大樓外組織大規模示威,並警告倘有泛民轉軚,示威者會情緒失控。這也是為什麼政府和建制派十分關注立法會大樓的安全問題,要盡量避免在高危時段進行表決。暴力衝突的風險只會來自反政改示威者對政改獲得通過的反應;如果根本不相信政改會通過,何須擔心發生衝突?
由於有「轉軚疑雲」,在政改辯論中發言的泛民議員,都清楚表明反對政改的立場;特別是那些疑似動搖分子,更要在發言時鄭重澄清,聲明自己一定投反對票。大家都計算着有幾多個泛民議員發言:他們每多一個人發言表態,便少一個人可能轉軚。結果,到辯論結束時,有4名泛民議員沒有發言。
這數字很容易引人遐想:建制派議員連我在內共43人;如果這43人和4名沒發言的泛民議員都投贊成票,便剛好超過全體議員三分之二,政改獲得通過!
發叔一票不能少?
於是有人說,這是為什麼劉皇發的一票那麼重要:要通過政改,他的一票便不能少;假如政改肯定通不過,劉皇發能否趕及投票便無關重要,建制派也毋須為「等埋發叔」而着急,最後要拉隊離場,弄至「甩轆」。
至於為什麼最終沒有泛民議員投贊成票,理由很明顯:投贊成票的泛民議員要承受很大壓力,甚至政治前途盡毁;他們眼見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知道自己投贊成票也沒有用,當然不會作無謂犧牲了。
如果這是真的,引致「甩轆」的議員便要承擔政改失敗的責任,罪無可恕。可是,有關議員並沒有受到嚴厲的懲罰。於是提出「陰謀論」的人又說,「甩轆」無罪,因為那是阻止政改通過的刻意安排。
我絕對可以肯定,這「陰謀論」不可能是真的。首先,在辯論中沒發言的泛民議員,是涂謹申、陳家洛、馮檢基和陳偉業,這4人中至少有兩人絕不可能轉軚,政府也不會對他們有任何期望。此外,43名建制派議員包括了代表醫學界的梁家騮;他一直表明對政改要投反對票,因為他的選民反對「袋住先」。(投了反對票的28名議員是27名泛民加梁家騮。)這樣算起來,即使「等埋發叔」,政改議案也沒有足夠贊成票。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要靠泛民4票通過政改,決不能少了我的一票。我不可能在毫無準備之下,打破主席不投票的慣例和承諾,臨時參與表決;如果有可能需要我投票,一定要事先讓我知道。然而,我一直沒有收到任何人的通知,說我要準備投票。單憑這點便足以證明,根本沒有人以為從泛民那邊已「撬」得4票,連同建制派的43票便可讓政改通過。
「建制甩轆」沒有陰謀;純粹如一般人所見,是為了「等埋發叔」而犯下的低級錯誤。
事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我帶一批中學生參觀立法會。去到會議廳,我簡單介紹了立法會會議的作用和程序後,問同學們:「有誰知道立法會什麼時候開會?」一個學生立即舉手說:「我知,等埋發叔!」
(188)
本欄逢周二及周四刊登
(編者按:曾鈺成最新著作《主席八年》(上冊)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