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8日

李國麟 專業議政

推動基層健康政策漸見成效

長久以來香港的衞生政策、衞生服務集中在治療疾病,認為以治療消除疾病便等於健康。醫療服務便等於衞生服務或健康服務,以致公共資源大部分只投放在治療上,在預防疾病、促進和管理健康的工作、服務可謂少之又少。

然而,待疾病出現才關注健康,可能已經錯過保持健康的關鍵時刻,單以治療來對抗疾病只是治標不治本,亦會對公營醫療服務造成沉重負擔。要保持健康應由預防、促進及管理健康等基層健康做起,才是治本之道。故此,筆者自出任衞生服務界議員後便一直提倡改革香港的衞生政策,倡議加強基層健康服務,改變側重治療的衞生政策及服務。

努力爭取獲政府重視

猶記得2004年11月筆者在立法會上就《對施政報告的期望》議案進行辯論發言時,首次於議會內向政府表達全人健康的重要,指出當時衞生政策過於側重治療,促請政府修訂政策,重新適當地調配資源,除了在治療上投放資源,亦要對預防疾病、促進和管理健康上增撥資源,加強推行以社區為本的基層健康服務,發展社區和家庭衞生團隊,在社區建立衞生網絡,由各衞生服務專業作為健康「監護人」、健康「守門人」,推廣健康生活,加深市民對個人健康和公眾衞生的認識。

同時協助慢性疾病患者管理疾病及維持健康,以及提升本港公共衞生和環境衞生的水平,達致全人健康,從而減輕公營醫療服務的負擔。

翌年《施政報告》中的衞生政策範疇上,政府認同衞生政策應該是治療與預防並重的,而且應該加強基層健康服務,減輕醫院的負擔,同時承認當時以社區為本的健康服務及衞生教育工作並不足夠,需要加強。這確實是一個突破,不過當時政府只建議透過推廣「家庭醫學」來推動社區為本的健康服務,照顧市民基層健康的部分,有關做法仍然流於「治療為本」的概念上,只是把基層健康服務「醫療化」,本質上仍然是聚焦於治療,並非促進健康。

有見及此,本人當時建議除了「家庭醫學」外,再次促請政府發展及加強培訓社區和家庭衞生團隊,讓護士、藥劑師、治療師及營養師等衞生服務的專業人士,發揮其促進健康的角色,在社區中為市民,提供醫療保健及預防疾病等基礎衞生服務,以配合改革,加快發展基層護理衞生服務。

經過數年醞釀,2008年政府宣布增撥資源,積極落實加強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建議,包括制定着重預防護理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模式,以及推動以家庭醫生概念為本的基層醫療名冊;同時配合「社區健康中心」的概念,在各社區中,協調不同的服務單位,為市民提供各種不同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例如外展社區醫護及專職醫療等。

接着2010年9月成立基層醫療統籌處及於2011年推出《基層醫療指南》。我們努力爭取多年,希望政府能加強基層健康服務,終於獲得政府的肯定及重視。

經過接近十年的發展,政府於2017年宣布加強地區基層健康服務,於兩年內率先在葵青區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中心已於2019年9月開幕,其後亦宣布把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推展到全港18區,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提高公眾對於個人健康管理的意識,加強疾病預防,和強化社區醫療及復康服務,以減少不必要地使用醫院服務的情況。

社區宣傳健康生活

筆者亦曾到訪上述康健中心,中心由跨專業人士提供服務,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藥劑師及社工,服務範疇則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護理協調、社區康復服務、醫療、護理、專職醫療和藥物諮詢服務。此外,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者將會購買區內非政府單位的服務,建立一個由地區醫護人員組成的服務網絡。地區網絡服務提供者包括醫生、專職醫療人員(如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足病診療師、言語治療師、視光師)及中醫師。

這與筆者多年前建議發展社區和家庭衞生團隊,在社區建立衞生網絡,由醫護及專職醫療專業作為健康「監護人」、健康「守門人」,推廣健康生活,加深市民對個人健康和公眾衞生的認識,同時協助慢性疾病患者管理疾病及維持健康,達致全人健康,從而減輕公營醫療服務的負擔的理念不謀而合。

要改變一個沿用多時、根深柢固的政策或制度着實不易,然而,筆者與業界多年來一直堅持、努力不懈,於議會內外不斷倡議及推動落實基層健康服務,發展預防與治療並行的醫療衞生系統,至最近數年漸見成績,可謂一步一腳印。

筆者盼與同業繼續攜手推動基層健康衞生政策,監察政府落實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情況,讓香港的醫療衞生系統得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把香港轉化為一個以「健康為本」的城市。

李國麟  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