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9日

黃家樑

從校園欺凌看香港教育

最近,有小一學生懷疑在校內受同學欺凌,令校園欺凌問題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其實,校園欺凌屢見不鮮,偶有嚴重個案,各界紛紛口誅筆伐,但事件冷卻之後,往往不了了之,教育當局既未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從制度上加以反思和變革,欺凌事件自必反覆出現。

道出香港教育的悲歌

究竟香港的校園欺凌問題有多嚴重,我們不妨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學生幸福感和學生協作解難能力兩個報告作為討論的起點。

眾所周知,本港學生在PISA的閱讀、數學和科學三方面能力評估經常位居世界前列;最近發布的學生協作解難能力報告,也顯示香港學生的平均分為541分,在52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三,成績驕人。不過,正所謂塞翁得馬,焉知非禍,調查也同樣顯示香港學生只有53%表示「其他同學絕不或極少戲弄我」,在各國中敬陪末席,不但遠低於第一位的台北和黑山(83%),也給受訪國家的平均數70%拋離。

其實,另一個有關學生幸福感的報告,更道出香港教育的悲歌。附【表】可見,報告顯示香港學生有32.3%表示在一個月內受到最少一次欺凌,百分比同樣是全球之冠,高於受訪53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數18.7%近一倍。在各式欺凌當中,香港名列前茅的有「遭他人戲弄取笑」和「遭同學攻擊或推撞」兩項,可見除了語言欺凌外,肢體欺凌也甚為嚴重。

依筆者之見,校園欺凌如此嚴重,關鍵之一是香港教育制度以考試導向,中小學生在學業方面競爭激烈,形成競逐比較之風,優點是在壓力和催谷下「盡展潛能」,學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學術巨人」;缺點是偏重智育發展,缺乏個人成長和品德情意教育,疏於培育學子接納差異和顧己及人的情意,種下校園欺凌的禍根。

與學生溝通成奢夢

回顧2000年推行的教育改革,教育局曾幾何時以「專(專題研習)、閱(閱讀)、德(德育及公民教育)、訊(資訊科技)」為四大關鍵項目,但時至今日,個人品德教育似乎不再為當局視為「關鍵」。特別是新高中學制、中小學全港系統性評估、學校成績增值指標等項目全面推展下,教育界為提升成績而疲於奔命,以證明自身「物有所值」,免於縮班殺校的厄運。

更甚者,在過去10數年間,教改項目如百花齊放,行政和文書工作與日俱增,教師放學後面對文山會海,即使有空,也要優先安排補課,籌組拔尖補底班;與莘莘學子傾談,加以輔導和溝通,關注其心靈成長,已變成「奢侈的夢」。校園文化日趨冷漠,師生關係漸變疏離,又談何加強關顧文化和預防校園欺凌呢?新一代又怎不會變成「道德侏儒」?

近年「港孩」、「草莓族」、「王子病」、「公主病」等新詞如雨後春筍,反映的社會問題各異,但背後都指向相同的問題,就是個人成長教育和品德情意教育的不足。當然,除了教育政策之外,問題還涉及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等因素,但如果教育當局不再力推品德教育,相信假以時日,精通兩文三語、善於批判思考、擁有多種專長,但性情乖戾、自我中心、品行不端的新一代將會與日俱增。

黃家樑_教育評議會副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