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8月31日

梁繼昌 專業議政

加密貨幣風險不容忽視

過去幾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ies)在全球崛起,除了引起廣泛討論,亦持續對世界各國的監管機構構成挑戰。

虛擬加密貨幣的概念,早於八十年代已經有人提出並嘗試開發,但要到2009年才成功研發首個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的加密貨幣系統,亦即是比特幣(bitcoin)。

比特幣利用密碼認證學和電腦演算程式製造有限而獨特的電子貨幣,並利用區塊鏈記錄所有交易記賬,同時在所有比特幣用戶成千上萬的電腦中,建立一個完全公開而不容破壞的共同總賬。由於過程中消除中間人例如銀行及其他相關費用,並難以造假,遠遠降低轉賬的成本;加上世界通行,毋須任何政府背書,因而有人預測它未來的潛力等同今天的互聯網。

現時市場上流通的加密貨幣有超過1000種,總市值到今年8月中曾高達1585億美元,當中約有一半屬於比特幣。值得留意的是,這個數字是去年的800倍。隨着媒體愈多的報道,以及主流投資者的參與下,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氣氛已愈趨熱烘。

另一邊廂,隨着加密貨幣的流行,市場亦出現相關的衍生產品。2014年,20歲的Vitalik Buterin發表白皮書,籌集當時相等於1800萬美元的比特幣,開發以太坊(Ethereum)平台,並發行自家的以太幣(Ether);這種首先利用概念眾籌,以換取發行自家貨幣(或稱「令牌」Token)開發應用平台的模式,稱為代幣眾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香港曾有初創企業於5天內破紀錄地籌得1.85億美元以太幣。

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於7月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已完成的ICO項目共65個,累計融資達26.16億元人民幣,參與人次達10.5萬,當中有眾多ICO項目更在數分鐘內完成融資。

當加密貨幣市場投機活動日漸頻繁之際,令筆者聯想起千禧年的科網股泡沫。當時全球也在盲目追捧「DOT COM」概念。科技的發展太新太前衞,而當時市場參與者往往無法得知概念背後如何估值,直到最後發現絕大部分企業也沒有合理而穩定的盈利基礎,導致股票市場泡沫爆破。

現時代幣眾籌不同於股票市場的新股集資,不受政府監管,當中的概念質素非常參差;而且由於投資門檻極低,存在泡沫風險。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曾於7月發出警告,指這些產品不受監管,兌換、交易或持有的風險極高。

當然,科網股泡沫爆破的另一面是,保留了不少有實力的科技企業,現時全球最值錢的企業頭10位,有7家都是科技公司,包括Apple、Google等。加密貨幣市場會否跟隨同一個劇本仍有待觀察,但並非由國家權威機構發行的加密貨幣,至今仍未廣泛流通,接受比特幣的商業機構不多。雖然它的私隱度高,但也增加了防止或調查犯罪活動的難度;加上自推出以來價格波動,對於它們將會取代法定貨幣的說法,目前仍然言之尚早。

隨着加密貨幣的投機活動愈來愈活躍,牽涉的風險亦確實存在,面對現時的監管漏洞,以至這些帶來的潛在危機,政府是否可以置諸不理呢?

梁繼昌_立法會(會計界)議員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