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22日

鄭赤琰

香港藉一帶一路再創新高

從香港開埠歷程來看她的地緣政治地位,便會看到香港的優勢是東方的一顆明珠。這裏說的東方,指的是包括中國大陸、朝鮮半島、西伯利亞、日本,還有東南亞,如果以圓規把香港當成圓心而向周圍畫出一個圓圈,便可看到香港的地理位置正是圓周所及的地方,維持其半徑的優勢,即從香港圓心輻射出去,都是最近的距離。

這還只是地理位置,不一定是其優勢,正如深圳或廣州作為圓心向周邊畫個圓圈,就地理位置而言,跟香港沒有什麼差別,可是深廣均不能稱為「東方明珠」,因為香港的地理一旦加上政治內涵,形成地緣政治,其享有的種種優勢便立刻超越群倫。不信?且聽我一一道來。

總結經驗 建「三結合」

先說上海。1949年,政治把上海跟香港區隔開來,上海參與中國的革命,她原本是比香港更開放的城市,當變成革命城市後,對外開放也告一個段落;香港失去大陸的市場,頓時也落得日子不像往日那樣好過,但開放的市場卻不變。也由於受英國管治,中國估計不收回香港,還有不少外交價值,起碼可以與英國維持外交友好關係。這一來,反而促使香港走向國際市場,直到1997年主權回歸中國,香港對外簽下500多條商約,同時也與東南亞各國結成貿易夥伴,有不少東南亞從大陸進口的商品,尤其是乾糧和成衣,還有電影,也都轉為從香港進口;還有更意外的是,東南亞在五十年代碰上獨立建國運動,政治動亂也迫使當地華人資金走來香港避難,無形中益了香港銀行業發展,這些都是上海所無的機遇。

接下來到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上海是中國對外的龍頭,對內又是長江所有大城市出入口的咽喉;沿海南下有蘇杭、北上有山東,也是其商業輻射的地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累積,今天的上海又是猛龍一條,也令不少港人擔心香港再度給上海超越。可是,「一國兩制」是上海所沒有的,這又是地緣政治在話事;由於「兩制」容許香港的經濟、政治、社會、金融、司法、教育、新聞等制度與大陸有別,世界各地想在各種業務上問津大陸,香港因着制度做得到的而上海做不到,也因而令全國各大城市在某些業務捨上海而取香港。

如果要舉例說明香港地緣政治的優勢,俯拾即是,香港的領事館是最好的例子。這裏的領事館之多不但是中國之最,也是全球之最,領事館的任務是為其在地的國民服務,若非有不少國民與不少業務在港,何須設領事館?這個說明香港與外國業務之多,即使上海也比不上。光是比過去與現在的威水,仍不足以說明香港地緣政治的優越地位,要繼續看將來的前景,才足以說明香港確是東方一顆明珠。

踏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已然是世界第二經濟體,在這個成功的基礎上,中國已沒有可能停下來,要再晉級求成,中國必須想到在全球發展布局下,如何開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發展。於是,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發展大計策劃出來了,這個大計以「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作統籌,把中國過去30多年的發展經驗體現在一個「三結合」模式內,即以基礎建設、工業發展,與城鎮配套三個組合,成功地推動中國30多年奇蹟般地把中國現代化搞起來了。

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中國認為這個「三結合」可以用「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品牌推銷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推介給發展中國家,只要中國緊密和參加「一帶一路」的國家合作,「三結合」模式依樣畫葫蘆,最終在「一帶一路」的全球路線上,出現現代的基礎建設,包括公路鐵路水電等一應基礎設備齊全,再安插工業區為地方製造工作機會,有固定收入與穩定消費,同時再配上城鎮現代居住環境,到時真個是撒豆成兵。

中國發展的「三結合」模式空降全球各地,把難以發展的落後國家都像中國那樣發展起來,就以東南亞、中東、非洲、中亞、地中海北岸等,一旦都出現「三結合」的樣辦,世界有了這些茁壯起來的新興市場,造益中國不在話下,也給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均富,也可預期。

這一來,中國已成功走向全球化,豈不要花多眼亂,再沒有了香港吸睛的機會嗎?恰巧相反,中國不走全球化則已,只要「一帶一路」走向全球化,香港的地緣政治的功效更會超越群倫。本來,當年英國佔據香港的目的,正是賦予香港一個角色,從英倫經地中海的直布羅陀、印度洋的可倫坡、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然後再由南海直上香港,再經廈門、上海,到達天津,這是英國的海上「絲綢之路」。

香港的全球戰略部署所分配到的角色最是吃重,英國特別在意要中國割讓香港九龍,其他地方如廈門、上海、天津,英國只要向中國租借,可見英國再用香港作為她經營中國這個大市場。當時英國是向遠東看中國,現在中國是向西方看,也看到英國是發展歐洲的地緣政治的優越地位。這正說明為何英國一聽到中國要建亞投行來發展「一帶一路」,便立即不顧美國有什麼想法,自己先加入了亞投行。

同樣,中國也特別在英國投下重金,表現中英有很大的合作機會,只是當年英國採用「殖民地管治」模式,中國現在採用的是「三結合」模式,前者已由「民族自決」的時代洪流所淹沒,後者支持民族自決之餘,還助長民族自助。殖民地的經濟是單方發展的經濟,「一帶一路」的經濟是雙方發展的經濟。因此,中國用英國的全球戰略部署由倫敦到香港的框架上,所能發揮的戰略價值是雙方發展的經濟,遠比英國單方發展的經濟要大好幾倍。

打通經脈 勝於內地

也正是香港具有英國全球化戰略據點的地緣政治優勢,中國現在要由遠東打通沿途經過的據點,包括新加坡、可倫坡、直布羅陀、倫敦,對東南亞、印度洋、地中海,都在地緣政治享有優越地位;而且也像香港那樣都經過英國的統治而遺留下不少有利於全球化的制度,例如司法、金融、媒體、教育、經濟、行政、海港,還有英文,中國想要打通這些地區的全身經脈,香港所能做到的功效,是大陸城市比不上的。

尤其是「一帶一路」,要想在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與緬甸這4個國家作為合作發展的夥伴,首先要啟動的是把香港與新加坡這兩個前英國的寵兒結合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孖生」。

上面說過,英國當年曾為香港打通東南亞的經貿市場,英國有這辦法主要是由於有新加坡為其効勞,而新加坡所以給英國設計為其經濟、政治與軍事的重鎮,正是因為新加坡扼住印度洋通往太平洋兩洋的咽喉,又與印度和馬來西亞為近鄰,其地緣政治優勢在於可打造為軍事據點、物流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與香港有很多共通點;因此,新加坡不但是東南亞的金融、物流、商貿的重要據點,許多東南亞的大企業都會在新加坡成立他們的營運總部。

同樣,香港不但與新加坡的角色雷同,很多新加坡商人也會來香港設立分行或總部,因為兩地傳承了英制,通商做業務不感到陌生。中國若循着英國的戰略部署,一定會想到把香港與新加坡串聯起來,這樣便能為中國企業家金融家船運業等各種大小行業,用港星作據點,為「一帶一路」登陸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地,借兩地的種種業務優勢,去開發「一帶一路」的工作,當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好處。

港人也應借香港的優勢,掌握這「一帶一路」的大商機,這是地緣政治給香港得天獨厚的地位。「一帶一路」,將為香港的地緣政治優勢再創新高!


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