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4月19日

波登湖人 全民造SPAC

一門三傑闖天下

最近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風潮在美國開始放緩,除股價回落外,IPO數量亦有下降跡象,從高峰每日平均5宗至6宗,跌至上星期只得一宗,受市場影響,多個SPAC須延期上市。美國投資者要唞唞氣的同時,在香港,有傳港交所(00388)最快6月向公眾諮詢SPAC上市機制,預計年底前會迎來第一隻SPAC上市。雖然SPAC尚未引入香港,但香港不少富豪也有參與美國的那股熱潮,除了最近新世界(00017)執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鄭志剛外,還有在3月23日正式向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基滙資本(Gaw Capital Partners)。

由建生國際(00224)已故創辦人吳仲燦的兩名兒子吳繼煒及吳繼泰一手打造的基滙資本,是私募房地產基金管理公司,總部設於香港,主要的投資範圍包括住宅開發、辦公室、商場、服務式住宅及酒店等不同房地產類別,掌管逾270億美元資產。

創立基滙資本 狂掃港資產

基滙資本的SPAC名為Gateway Strategic Acquisition Co.,集資3億美元,由基滙資本主席吳繼煒連同其妹吳燕安創立,基滙資本的合夥人彭慶邦和基滙資本的CFO共同管理,弟弟吳繼泰則任顧問。獲SnowLake、Aspex、Dymon Asia支持,連同基滙資本附屬的機構,合共買入了1.1億美元的Forward Purchase Agreement,IPO投資者將獲得二分一認股權證。招股書顯示,Gateway Strategic Acquisition Co.將專注與大中華區有關的高增長科技領域。

吳氏兄弟及其妹吳燕安現時一同管理基滙資本,三兄妹出生富貴之家,爸爸吳仲燦是緬甸華人,家族從事紡織業,後來創立建生國際並擔任董事長,媽媽汪靜宜是德昌電機(00179)董事長汪穗中胞妹。

雖然家景豐厚,但各人均憑自己的實力闖出事業,而且戰績非常標青,經常與金融巨鱷交手,過往有參與不少焦點物業交易,近期還活躍於香港投資,5年內共買入超過500億元的資產,包括尖沙咀洲際酒店、領展(00823)旗下29個民生商場及物業、太古城中心1座、4座和3座部分樓層及英皇道625號,顯示對港前景仍然充滿信心的同時,也搶盡風頭。

基滙資本另一合夥人彭慶邦作為中國地區主管,本身是吳繼煒的小學同學,在中國擁有20年以上的房地產投資和管理經驗,在加入基滙前,是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分公司創始成員之一,在公司被Savills Plc收購之後,出任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Savills China)的董事及中國投資部主管。

自小受爸爸培育,吳氏三兄妹均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之後到外國留學,吳繼煒曾於訪問時憶述,12歲的時候,父親要求他每天閱讀《華爾街日報》,還經常考問他一些財經常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進入一家叫Kennedy Wilson的房地產公司打工。至於弟弟吳繼泰和妹妹吳燕安均到高盛工作,累積了多年銀行工作知識。吳繼泰從事結構性融資和企業融資業務,吳燕安則負責股票與另類資產諮詢業務。在成立基滙資本之前,3人在北美洲和亞洲的房地產管理和投資上已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1995年時只得27歲的吳繼煒,被瀕臨破產的荷里活地標羅斯福酒店吸引,那時候經濟低迷的洛杉磯開始有一點復甦的跡象,成為進場的絕佳時機,於是他決定自立門戶,創辦房地產投資公司Downtown Properties,並斥資1000萬美元收購瀕臨破產的羅斯福酒店,接手兩年便已轉虧為盈,賺得第一桶金,至今亦一直賺錢,成為他在地產投資事業上的得意之作。基於對自己第一宗項目的感情,一直未有賣出羅斯福酒店,並一直擔任Downtown Properties的執行合夥人,現屬基滙資本的分支。

Downtown Properties在羅斯福酒店取得成功後,於美國地產界打響名聲,投資擴展至加利福尼亞州、紐約、佐治亞州和夏威夷,這些改造專案充分體現了吳繼煒為有潛質物業重新定位的獨到眼光。

北京盈科中心交易成代表作

由於父親1999年突然去世,吳繼煒和吳繼泰開始合作,接手家族事業。他們重新調整了公司的經營方向,主導私有化了公司的資產,包括銀行、船運及在美國的房地產業務,並在家族資金支持下,吳繼煒的事業發展得更快。2003年「沙士」令樓價大跌,給了他回港投資房地產的機會,夥拍摩根士丹利斥資8.4億元收購當時名為上環維德廣場全幢,2006年以26億元把該物業轉售予麥格理,3年內賺逾兩倍。

累積了美國和香港的經驗,加上看準內地發展,2005年吳繼煒說服弟弟吳繼泰一起成立基滙資本,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地區房地產市場,而吳燕安則於2008年加入基滙資本擔任執行合夥人和資本市場主管。3人合力的基滙資本的代表作之一,是2014年以9.28億美元向盈大地產(00432)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後,引入在三藩市把貨倉改造為寫字樓出租予科技公司的經驗,把該物業原用作零售樓面用途、空置率甚高的底層,改作寫字樓用途出租予內地科技企業,令有關樓面租金總值勁升兩倍,短短4年,就成功以15.3億美元的價格賣出了,大賺6億美元。

錢非最重要 能力才是要點

近年,基滙資本的業務和名聲不斷壯大,除了不時在「大刁」中撼低對手如美國私募基金巨擘黑石(Blackstone)、KKR等之外,旗下基金投資者(LP)還包括非常難以取得信任的大型美國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s)、養老基金(Pension Funds)和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在最近的PERE亞太地區50大基金經理排名中,基滙資本名列第三,僅低於新加坡的普洛斯(GLP)和Blackstone,而且是第六年入選PERE亞太地區50大基金經理。幾年前《金融時報》舉辦的「亞洲投資管理業高峰會」上,吳繼煒曾接受訪問,他提到在美國成功投資多個房地產項目時,已了解到「錢並非最重要,能力才是最重要。全球市場並不缺錢,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意念,並且付諸實行,人家便會給錢你去投資。」如此了解市場的玩法,基滙資本的SPAC實屬另一黑馬。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