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美國是否正回歸孤立主義?

奈伊(Joseph S. Nye, Jr.)| Project-Syndicate

2023年9月7日

共和黨候選人為明年美國總統大選而舉行的首次辯論,揭示了外交政策領域的重大分歧。儘管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和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為美國在俄羅斯侵略戰爭中支持烏克蘭而展開辯護,但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和商人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則表示懷疑。毋庸置疑的領頭羊前總統特朗普,並未參與這次活動,但他同樣反對美國捲入這場衝突。

民調結果顯示,普通共和黨人與候選人一樣存在分歧。人們因此擔憂,如果信奉孤立主義的共和黨人在2024年獲勝,可能標誌着二戰後建立的、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將出現轉折。

歷史上看,美國公眾輿論一直在擴張和緊縮之間搖擺不定。目睹了1930年代孤立主義的悲慘後果,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啟動了這項隨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以及1945年聯合國的建立,而達到高潮的進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的戰後決策,隨之促成了美國在海外持續的軍事存在和永久性聯盟。而1948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對歐洲注入了海量重建投資,1949年創立北約,並於1950年領導了入朝作戰的聯合國聯盟。

上述行動曾是遏制蘇聯實力的現實主義戰略的組成部分。但遏制可以被解讀為採取多種形式,而美國人後來就干預越南和伊拉克等發展中國家,進行了激烈而且往往帶有黨派色彩的辯論。可是儘管干預的道德基礎遭到質疑,但因維持自由制度秩序所引發的質疑,卻要少得多。就像美國神學家尼布林(Reinhold Niebuhr)曾經指出的,自由國際主義充滿幸運色彩的模糊性,使美國免受意識形態僵化的束縛。

因此,二戰後的數十年,自由國際秩序在美國外交政策界得到了廣泛支持。但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特朗普所提出的後1945年聯盟,和制度以犧牲美國人的利益為代價來造福他人的觀點,卻引發了許多選民的強烈共鳴。可以肯定,他的民粹主義誘惑力絕不僅源於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攻擊。他還充分利用了人們對全球化及後2008年大衰退所造成經濟混亂的普遍憤怒,並利用了與種族、女性角色和性別認同等造成兩極分化的文化變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通過將經濟問題歸咎於與墨西哥和中國等國簽署「糟糕的貿易協定以及移民爭搶工作職位」,特朗普成功地將本土主義怨恨以及美國外交政策聯繫在一起。

當然,特朗普並非首次運用這一公式。當前的民粹主義反應首現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本世紀前20年,超過1500萬名移民來到美國,在美國白人中引發了不堪重負的恐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復興的3K黨協助推動了《國家起源法》(National Origins Act),「以防止日爾曼種族被移民所淹沒」,同時,保護更古老、更同質化的美國。同樣,特朗普在2016年的當選,應當被視為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一直在不斷深化的深層次種族、意識形態及文化裂痕的反映而非成因。

儘管許多分析人士擔心,美國的緊縮可能會導致困擾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那種國際混亂,但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其政府相對強硬且不那麼寬容的立場,在國外能夠製造更多穩定,同時,在國內也得到了支持。無論如何,特朗普的當選意味對自由傳統的明顯悖離。

有人認為,自由精英未能反映美國民眾的基本偏好,導致了特朗普的崛起。但這種觀點其實非常隨意。當然,美國公眾輿論存在諸多方面,而精英群體較之普通民眾通常對外交政策更感興趣。儘管如此,隨着時間不斷過去,我們對公眾立場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

自1974年以來,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一直在調查,美國人是希望積極發揮全球作用還是置身事外。在那期間,約三分之一的公眾仍遵從十九世紀傳統,一直奉行孤立主義。2014年,該數字達到41%;但與普遍觀念相反,2016年並非後1945年孤立主義的高點。選舉當時,仍有64%的美國民眾表示願意積極參與世界事務,而2018年,該數字則攀升至70%——這是自2002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點。

儘管退回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式的全面孤立可能性極低,但許多分析人士仍然擔心,若未能支持烏克蘭,可能代表美國重返收縮狀態,從而嚴重削弱國際秩序。俄羅斯總統普京入侵烏克蘭,是對聯合國憲章的公然違背。如果俄羅斯成功佔領烏克蘭領土,將對禁止使用武力改變國家邊境的自由主義原則,構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北約國家在實施制裁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方面保持團結,不僅符合道義原則,同時還具有實際和現實意義。

烏克蘭問題的最終結果,將嚴重影響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未來。儘管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烏戰爭前達成了「無上限」夥伴關係,但迄今為止,中國一直行事謹慎,避免為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援。中國領導人無疑擔心普京的冒險行為,並擔心聯盟對於中國的軟實力而言代價太高。但如果普京最終獲勝,中國可能因此認定這樣的冒險行為能夠奏效——這樣的經驗同樣也會引起世界其他國家的注意。

那些認為援助烏克蘭不符合美國重要國家利益者,面對歷史現實時抱着無視的態度。他們的天真(甚至惡意),理應使他們失去總統競選資格。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上一篇縮窄清潔技術差距

下一篇大流行失去的教訓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