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港可藉灣區變身全球資產配置中心

彭湃| 神州內外

2024年7月3日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5年來大灣區經濟整體保持較高速增長,深港穗科技集群世界排名穩居第二位。灣區內地9個城市的工業逐步向中高端發展,並已在電動車、鋰電池、電子與通訊等新質生產力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灣區經濟量質齊升,推動當地企業及居民財富的快速累積。在各項市場排名中,廣東省高淨值人員數目及家庭數目長期位列全國前位。香港由於與廣東地理相鄰、文化同源,也成為這部分富裕人群及家庭進行資產配置的重要目的地。

廣東高淨值家庭達30萬戶

灣區內地9個城市經濟體量大、增長快。據估算,2014年至2023年期間,9個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4%,遠超同期全球3.1%以及新興經濟體4%的增速。即便在新冠疫情蔓延的3年(2020至2022年),灣區內地9個城市GDP亦實現了2.2%至7.8%不同程度的正增長,可謂韌性十足。目前,廣東省的經濟總量約排在全球第12位,處於巴西和南韓之間。省內的廣州、深圳和珠海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邁進全球高收入地區行列。同時,考慮到內地居民普遍較高的儲蓄率,預計廣東省已累積的財富規模應相當可觀。

灣區內地城市高淨值家庭數目龐大。據《2023胡潤財富報告》,廣東省是內地擁有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資產「高淨值家庭」最多的地區,總數達到30萬戶;北京、上海、浙江和香港分別排第二至五位,香港高淨值家庭數目為10.7萬戶。廣東的高淨值家庭主要由企業主(52%)及企業高管(34%)組成。內地城市中,特別是廣東龐大的富裕人群,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管理機遇。

面對灣區內地城市財富迅速累積、兩地金融市場進一步融合等歷史機遇,香港金融業未來需聚焦發展跨境財富管理業務,並深入研究內地居民在數字金融服務的需求與偏好,加快完善自身的財富管理業務體系,以及加強培育能了解全球,特別是東南亞等經濟快速增長地區的資產配置人才。

打造無縫銜接式跨境金融服務

香港金融業應聯手灣區內地機構,共同打造無縫銜接式的跨境金融服務。中資機構可利用在內地服務網絡廣、客戶關係好等方面優勢,外資機構可發揮在產品服務全球化程度高等方面優勢,重點構建差異化跨境金融服務方案,吸引內地跨境客戶利用兩地互聯互通渠道或親身到香港購買基金、股票、保險等產品。同時,還要聚焦灣區內地城市中的企業主、企業高管等重點高淨值群體,聯動集團內兄弟機構或灣區內地戰略合作夥伴,共同建立行之有效的協同機制,協助客戶在香港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香港金融業應加快搭建跨境金融場景生態,推進財富管理產品與服務的數字化改造,服務客戶跨境需求。近年,內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金融服務數字化程度較高。內地跨境客群自然也會對香港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抱有較高期望。因此,未來具市場競爭力的數字場景生態必然是獲客、提升客戶黏性的必要出路。香港金融業應加大此方面的資源投入,進一步提升自身財富管理業務的數字化程度:

一是打通財富管理業務溝通的全渠道。金融機構應將客戶自助產品服務查詢、客戶與客戶經理溝通等工作的溝通渠道,由傳統的會面、電話、電郵和網頁,進一步全面延伸至手機銀行等。

二是推廣應用創新科技成果至財富管理業務的中後台,進而提升處理效率和標準化流程。如利用人工智能準備客戶盡職審查資料、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輔助客戶經理與客戶進行電話及線上溝通、建立豐富的語料庫,提升客戶經理應答客戶問題的能力等方面。

三是打造跨境客戶衣食住行的生態圈。利用電子支付工具等作為切入點,搭建跨境客戶在交通、餐飲、零售、置業等領域的生態圈,以隱形化服務滲透至客戶在跨境活動中的各相關領域。

香港金融業應加強與兩地監管溝通,準備把握政策動向。各金融機構宜積極主動與監管多溝通,及時反映跨境業務痛點,共同謀劃解決方案,爭取政策試點紅利,搶佔發展先機。

作者為中銀香港區域經濟研究院主管

上一篇余偉文:短期簽署開展中港跨境支付互聯互通備忘錄

下一篇陳茂波:去年本港管理資產規模逾31萬億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