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23條立法如箭在弦,政界預期草案出爐後,立法機關隨即成立相關法案委員會展開逐條審議,委員會的陣容備受關注。對於法案委員會主席和委員席位會否出現激烈競爭,有資深議員向筆者透露,23條屬近年最重磅法案,誰人能夠加入,或要由高層次布局。有政圈中人認為,近年中美博弈,加上制定《港區國安法》的經驗,參與23條立法的議員或也面臨西方制裁風險,其中法案委員會主席風險最高。據悉,議會內有不少議員視積極參與審議為榮,亦有人擔憂被制裁波及。
2020年中《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美國制裁多名內地及香港官員,就連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也不能幸免。今次23條立法,有立法會議員估計在大會參與二讀和三讀審議的全體議員均有機會遭制裁,尤以法案委員會主席首當其衝,因為其負責主持審議工作,並向立法會提交報告,無論事實抑或觀感上,都是法案的其中一名主要推手。
有議員坦言「食得鹹魚抵得渴」,相信大部分代議士即使被制裁亦會感到光榮,惟預期部分具商界背景的議員寧願保持低調,甚至不想爭取加入法案委員會。然而,有熟悉美國政治的議員覺得,美方制裁立法會議員的可能性較低,因為理論上議員屬民意代表,制裁他們等同與選民為敵。
號稱非建制派的新思維狄志遠表明希望加入法案委員會,強調23條立法拖延多年,如今理順法案、向市民清楚解說很重要。他打算在審議23條草案時道出公眾心聲,若因此而被制裁並不公道,重申會理直氣壯參與審議。不過,他預期欲加入委員會的議員眾多,自己或只能列席。
根據立法會《內務守則》,法案委員會最多由15人組成,目前立法會6大板塊因應人數分配到13個席位,剩餘兩席若出現競爭,不屬任何主流政黨的狄志遠就須與其他「散人」抽籤。
雖然內務委員會有權決定擴大法案委員會的規模,但有資深議員指出,23條性質敏感,相信內會不擬節外生枝;為保證安全系數,有關部門該會就法案委員會的組成作高層次安排,個人意願僅屬次要。
23條立法是香港的憲制責任,議員盡責審議、推動盡快立法可謂應有之義,縱然在維護國家安全的路途上遇上艱難險阻,只要對「一國兩制」的未來保持樂觀,自可看到由治及興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