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全港獨有課程 學生決定題目

林艷虹| 中學導覽

2023年3月9日

位於沙田區的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近年改革課堂時間表,於初中推出全港獨有的「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賽馬會MAKER+創新課程」(下稱MAKER+課程),擺脫老師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可自行決定研習題目,透過「動手做」、設計思維及科學知識,製作回應社會需要的發明品。

「學生將來立身處世,關乎的不止學養知識,也要掌握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軟實力,為日後事業鋪橋築路。」李胤鋒校長表示,MAKER+課程有六大教學核心:好奇心、創意、協作力、同理心、自學能力及抗逆力,培育學生「Yes! I Can!」(我做得到)的精神。

「MAKER+課程」是由該校黃佩珮老師於2017年發起,所以這次訪問,黃老師和李校長一同分享經驗。

黃老師介紹:「MAKER+課程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老師角色轉為同行者或啟發者,讓學生有更多空間發揮。簡單而言,即是真實情景學習,學生接觸社會議題,透過到訪社區、流浪貓狗收容所、長者中心、視障人士機構等,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所需,從而撰寫計劃書、構思方案或動手設計小發明,解決他們的日常問題。」

為視障人士解決難題

她舉中二級課程為例,學生以人為本,思考受眾需要及生活困難的解決方案,培育創意和同理心,視障人士是其中一個對象。有一次,視障人士跟學生分享生活不便,提到排隊的時候,因為不知道人龍已向前移動,被後面的人大聲催促:「你盲的嗎?往前走啦!」

學生聽後,設計了「電筒型測距儀」,讓視障人士得知排隊情況。李校長形容:「產品似電筒形狀,內有紅外線探測器,當發現前面的人與探測器相距多於30cm,探測器便會震動,提醒視障人士可向前行,作品獲得不錯評價。」

此外,學生還製作了一支會發出聲響的手杖,李校長耐心地說:「原意是當視障人士遇到障礙物時警號便響起,提示他們小心走路,經試驗後,驚覺原來很多失明人士嫌音量過大,引來旁人目光。學生決定推倒重來,改良為會震動的手杖。經過不斷失敗,不斷研究,學生累積經驗,學到堅毅和如何與人溝通,這些都是裝備將來工作的軟實力。」

參觀流浪貓狗收容所

另一個例子是學生到流浪貓狗收容所考察,協助清潔和餵食,知道義工常常為多隻流浪狗一起和平進食而苦惱,構思了食物分隔器,解決狗狗爭食的問題,當他們見到狗狗身形肥胖,又靈機一觸,設計能吸引狗狗的玩具「漫步狗生路」,讓牠們多做運動。

李校長指,很多流浪貓狗曾遭虐待或被主人遺棄,心靈受創,情緒不穩,激發學生思考,發明互動小玩具。「學生觀察到很多貓都愛玩小圓球,便做了一條環形軌道,讓小球在貓籠內外穿梭,讓牠跟人或其他貓隻玩遊戲。」

至於中三級的「MAKER+課程」,近年學習創業營商,裝備學生創意思維,應對未來職場挑戰,由老師帶領中三學生到訪馬鞍山的鞍山探索館,認識香港的鐵礦業和礦村歷史,並設計特色紀念品,同時做資料搜集,了解顧客群需要,再包裝產品、學習宣傳策略、到市集擺賣。

學生的製作很有心思,黃老師最難忘的是一隻小鳥擺設,學生的靈感源自礦場一項安全措施。「礦場過往試過排出毒氣,工人想到放一隻小鳥進去視察,如果鳥兒安全出來,就代表無事。」李校長補充:「學生於市集銷售產品,盈利捐贈鞍山探索館,保育文化。」

中一級的學習主題是「夢想飛翔」,老師鼓勵學生探索自己的夢想。黃老師指出:「有些學生對未來很清晰,想做甜品師,想環遊世界,我們讓學生自製一隻紙飛機,稱為『夢想號』,寫上夢想放上天空,可能有些人暫時未知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填顏色也可以,透過6年學習歷程,老師輔助他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潛能。」

「MAKER+課程」有獨立課室,是去年9月啟用的MAKER+Space,一邊放滿電腦設備,是讓學生思考、搜集資料、分組討論和報告的區域;另一邊是工場,有木工、金工和老師收集回來的零件工具及環保物品。

黃老師笑言,所有中一學生都要學「鋸木」,全年最終目標是以創客和STEM為同學發明不同遊戲和玩具。起初學生埋怨「很辛苦」,最後人人都成功,其中有女生自製了喇叭,很有成功感。

李校長感慨:「現時STEM教育多傾向機械人、編程等,有一定框架,MAKER+課程較靈活、有人性,能感受將來工作要面對的問題。」

李校長修讀生物科出身,理科成績出眾,他讀中學時同學都愛向他請教,而他總會耐心指導別人,幫助到同學,自己也很有滿足感。大學時期他也有幫中學生補習,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老師。

他認為教導別人時不能有「好易明,點解你唔明?」的心態,且要時常思考為何別人不明白,所以他花很多心思鑽研教學方法,譬如利用生活例子、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傳授知識。

「初出茅廬教書,遇到一些不專心上課的學生,我會想盡辦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是教師的專業。以前教過一課〈植物的蒸騰作用〉,當時電子科技未普及,我用相片、膠片放在投影機介紹,又要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葉、根部,並找來尼龍繩做道具,尼龍繩代表水流,學生用力拉,具體說明水份由根部走到葉頂,變成水蒸氣的過程。」

3日2夜跑遍全港島

他曾於屯門一間學校執教二十多年,2019年空降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擔任校長,印象最深刻的是環保人士兼探險家李樂詩捐出物品,於校內成立「極地博物館」環保基地,介紹南極、北極及珠穆朗瑪峰的自然生態,學生模擬愛斯基摩人生活,適應冰雪覆蓋的環境,面對雪崩等問題,叫人關注全球暖化。

李校長指出,學生大部分來自基層家庭,學校提供很多機會,協助他們尋找興趣和目標。除了「MAKER+課程」,較特別的是由熱愛跑步的訓導、輔導主任和社工於校內創辦長跑小組,原意是吸納行為偏差的學生,讓他們從長跑中獲得滿足感,培養堅毅精神。

「也有學生跑得出色,成為隊長,負責照顧師弟師妹,帶領他們比賽。」李校長表示過去曾經舉辦「45周年校慶環島Staycation Run」,由老師計劃路線,超過20名學生於三日兩夜內環繞香港島完成45公里路程,未來計劃到沖繩環島跑。

「長跑訓練毅力,另有咖啡拉花課程,我們購入相關用具,讓學生學多一門技藝,或許成為職業導向,將來考取專業牌照。近年也投放資源於無人機教學,而MAKER+課程又延續於課外活動,並籌備組織一隊STEM Service Team,由學生自製一架可以推出戶外的工具車,走訪社區,幫助有需要的人,例如為公公婆婆檢查或清潔電器。」他一口氣說。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李校長最難忘香港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2015),改編自呂麗紅校長的真人真事,看後令他感觸良多,也啟發他堅持教育理念。「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潛能,只是缺乏信心,有時他們的能力無問題,而是受心態影響。我很想告訴他們,不放棄未必一定贏,肯堅持就有機會成功,就像疫情期間學生的DSE成績進步了、合格率提升了,原來努力會有成績,希望學生相信自己做得到!」



東華三院黃鳳翎中學

校長:李胤鋒先生

學校類型:資助、學生性別:男女

創校年份:1977年、班數:20班

教學團隊:52人、地區:沙田區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德信中學STEM比賽成績突飛猛進

下一篇高雷中學灌輸正面價值觀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