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今年初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加上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新盤推售活動幾近癱瘓,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即破頂。運輸及房屋局周五(4月29日)公布最新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該局統計未來3至4年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累計達9.9萬伙,直逼10萬伙大關,兼創2004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潛在供應量破頂的主因是疫情影響一手單位銷售,隨着新盤重啟銷售步伐,次季潛在供應量將有所回落。
運房局:11幅地可轉熟地
潛在供應量由3項數據組成,包括已落成的住宅樓盤貨尾(現樓貨尾)、待售樓花,以及已批出土地(即熟地)可隨時動工興建的單位,運房局每季會更新一次相關估算。最新潛在供應量9.9萬伙,較截至去年底9.8萬伙,增加1000伙或1%,連升兩個季度,當中約8.6萬伙屬於實用面積不足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
根據局方數據,最新潛在供應量增加,主要受累積現樓貨尾量按季大增3000伙帶動,最新錄得1.4萬伙,創2007年次季錄得1.5萬伙以來接近15年新高。待售樓花單位按季增加1000伙,至7萬戶;已批地而未動工的單位則有1.5萬個,按季減少3000伙,回到2014年第四季(即逾7年前)水平。
除前述9.9萬個潛在供應單位外,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透露,未來數月本港尚有11幅住宅地可轉為熟地,涉及約5700個單位,政府會持續有序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相信潛在供應量可維持在較高水平。
首季8100戶竣工 3年最多
至於私人住宅施工量和落成量,今年1月至3月全港只有3800伙施工,較去年第四季的1.41萬伙急插73%。同期的落成量表現標青,今年首季竣工單位數目達8100伙,創2018年第四季錄得8300伙以來的逾3年新高,並已達到差餉物業估價署(差估署)今年私人落成量預測22851伙約35.4%。參考屋宇署資料,最少3個逾千伙的大型發展項目於今年首季竣工,包括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Bay系列,3個期數共提供1996伙;屯門帝御系列第1至3期共1782伙;以及鄰近將軍澳日出康城的海茵莊園,提供1556伙。
市場認為,今年首季潛在供應量破頂,與現樓貨尾量大增及新盤銷售減慢有關。綜合市場資訊,單計今年首季落成的樓盤,有部分仍未開售,例如提供384伙的Wetland Seasons Bay第3期,以及涉及295伙的鴨脷洲利南道豪宅項目等,連同帝御系列和海茵莊園等多個樓盤的待售單位等,全數落入「現樓貨尾」行列,帶動貨尾量上揚。綜觀一手市場,今年首季受疫情影響,全季只錄得約962宗新盤成交(包括樓花和現樓單位),較去年第四季的4244宗,大減3282宗或77.3%,也「造就」潛在供應量破頂。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表示,現樓貨尾增加帶動潛在供應量破頂,隨着疫情緩和及政府放寬社交距離限制,發展商第二季去貨速度勢加快,下一季公布的潛在供應量料有所回落,由於疫情開始受控,相信今年全年樓價可漲3%至5%。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亦相信,隨着多個新盤登場,今年第二季新盤銷售量有望回升至約4500伙,將紓緩新盤供應積壓的情況。近年潛在供應量攀升,主要是發展商手上的私人重建項目帶動,估計若潛在供應量要持續企穩於高水平,需要繼續有不少私人重建項目登場。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東涌商業地次標價低35% |
上一篇: | 新盤火熱搶客 二手睇樓跌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