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
大市的方向與上兩周分析差不多,美股想跌想跌又好像勉強撐得住,恒指眼見華爾街科技股回落,周五再測試17500點便大幅反彈。筆者有幸近來比較忙無暇「炒兩邊」,否則也不知道結果如何,手上持有美股不多,同時有在上周買入個股淡倉,這個星期算是有點微利,今次跌勢會否持續只敢說是一半半(特別是因為有看淡期權在手),所以也跟規矩止賺了部分淡倉。
設定規則就是要令自己不「靠估」太多,我們的精神要花在合適的地方上,亦不可為強求某一結果而去花精神,否則容易得到偏頗的見解,而且精神一旦花光了就無力應變,而「變」正是股市最常見的現象,這亦是今個星期分享「眼見未為真」的背景因素之一。
勿依賴單一訊號
技術分析是一門手藝,要多練多試才會懂得用,今期用得好的招式,下次未必有效,而且每一趟賺錢,到底是真的靠技術分析還是運氣,可能是個謎,我們只有靠最低限度10次或正常來說100次的交易紀錄,才能夠較有科學根據地建立信心,證明該分析準確提升賺錢機會。除非你會做即市買賣或期權等短線交易,否則你要最少一個牛熊市或一世人來證明「一招」的有效性。
因此,信統計學的筆者不能評估基本分析如何幫助我們買股票賺錢,只認為是參考起來有助我們避免走上偏門之路,例如以前見人買了50隻股票,絕大部分都是沒有盈利或創業板股票,九成都是輸錢的。有些人買股票是因為見某好像著名又好光鮮的分析師在講座上或電視上推介某隻股票不錯,靠人的外觀去聽意見是新手最易跌入的陷阱之一,因此新手要靠「食正」牛市才能賺錢,可惜,這數年沒有在港股身上發生。
到了有能力分辨出是真心分享的好明星還是放毒散貨的假明星,我們就慢慢進入自己睇圖分析的階段,這時候又有另一個中招位,就是圖表分析的多重解讀。用一個最常見的例子,相對強弱指數(RSI)進入超買區,即是港股或美股常用的70或以上,有些人會認為是高價可以走貨、有些人出書寫「超買區就好入貨」(你沒看錯,我也再三確認才丟了該書入垃圾桶)、亦有一些人想入Put輪或認沽期權、又有些人是觀望多一兩個訊號來出手……。
除了超買區叫人入貨屬離譜之外,其他也是可以接受的路線,但成不成功是另一回事,因為強勢股可以在超買區繼續衝,牛市三期你在超買區買跌是「半自殺式行為」,筆者試過倒錢落海,不會再試。而超買區沽股票亦是同樣道理,有機會開心、有機會飲恨,若不懂快手補貨或用多種工具補足,就要好好研究更準確的止賺方法。單單信一個訊號或現象是很危險的做法,但我們都是人,很易在心情好或想賺錢時只專注於支持我們行為的因素,非我想要的皆是異類,這是人性的缺點之一。
犯錯才會吸收經驗
另一個例子是形態分析,形態是最有力的訊號之一,假若一個三底成立並爆上,該動力就是該三底的時間與成交量的合體,日線圖一抽升,隨時是由最低位升10%至30%或更多,聽落就認為一見三底想買了?可是三底的上面可能又有三頂,假若該股或該指數是剛剛完了牛三,正在步入熊市,三底或許是一個大陷阱,筆者見過最少因突發事件出現的兩次熊市,都是先大跌再出現一個3至6個月的大上落期,最後再插落去跌多半年!最可怕的是在該大型橫行區有不少明星大大唱好後市,例如預測恒指直上40000點等新「目標」來引羊群接火棒,一接又是三成的跌幅,慘不忍睹。
筆者極易受人影響,通常在該種「兩難危機期」會自閉一段時間,不聽外界的分析來自行判斷,這也是筆者從教投資退下來的原因,自己炒肯定好賺過教人炒。留意用「自閉法」要有10年以上功力才可行,10年以內的請多吸收多學習不同觀點,否則很容易變成自以為世界最強的井底之蛙,有些智慧是必須親身試過犯錯或從他人或環境中吸收經驗才會學到,同時要記住「耳聽七分假,眼見未為真」這句當年的電視劇金句。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經濟硬淨債息抽高 是禍是福? |
上一篇: | 香港股市周五收市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