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香港股票市場目前面對幾個困境,首先是流動性問題,目前市值10億美元以下的股票要找到投資者參與難如登天,普遍成交量低迷,只有幾十萬、幾百萬元買賣的公司太多,根本不會有基金或大型機構進場,所以號稱有2000多間公司,實質上大戶會買賣的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而且高度集中在大型香港企業、國企、內地互聯網公司等,當這些公司投資價值並不吸引,自然爭取不到成交量。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當然是香港股票交易印花稅太高,目前是內地的5倍,難以吸引高頻交易,導致市場更加缺乏流動性,形成惡性循環。當年政府調高印花稅,碰巧撞到牛市,股價節節上升,無論是外國基金,或是中資對於股票市場都非常熱情。時移世易,外資逐步撤出香港股市,中國投資者未能填補空間,甚至現在連國內身份證的投資者,想開立港股戶口,某些證券行也未必接受,所以情況令人擔憂。
印花稅高影響流動性
房地產市場也會繼續調整,最主要原因是銀行上調按揭利率0.5厘,買家入市資金成本大幅增加,而且由於美國仍然未正式暫停加息,即有機會上調利率。香港除了要跟隨美國加息周期之外,近期也面臨資金外流的負面因素,事關缺乏投資機會,相信會逐步撤走,長遠來說樓價會跌,難以再次複製以往的財富效應。
在供求方面,同樣出現失衡的情況,香港人口面臨老化,房屋需求將下降,政府現時大力增加供應,很可能加速樓價調整,由於這個大環境難以逆轉,為了刺激樓價,政府有機會放寬以往的逆周期措施,以提振需求,短期內或有利好消息,但只能帶來短暫的利好作用,長遠還是需要基本因素的配合。
目前政府對於減股票或物業印花稅都比較審慎,相信跟財政狀況有關,現時政府開支激增,又不能大規模發債,自然要「睇餸食飯」,而稅收直接影響收入,香港如果開徵銷售稅,對營商環境打擊很大,所以應不會考慮,但長遠不會排除此可能性。
當前香港實力處於下跌階段,出現大規模移民潮,人口減少,伴隨社會老齡化,資金大規模外流,消費亦轉移到深圳,霎時之間好像沒有產業值得再投資。當中最受影響的應該是商業地產,無論辦公室或商舖,缺乏賺錢機會下難再吸引投資者入場,尤其是大面積的商業地產缺少了大企業租用,最受本輪宏觀經濟弱勢的影響。其實,用常識也知道,互聯網流行,市民都不再需要行街消費,多數網上完成,除非有相當優異的產品,才有機會突圍而出,商舖吸引力正在下降,相關股票應該要盡量迴避。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蒙牛業績改善 不妨伺機買入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