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還以為《死亡護理師》是一齣日式「社會派」的推理電影,沒想到會是如此教人沉重。
電影裏的上門鐘點護理服務公司,服務對象是獨居老人,這些老人的子女都已經成家立室而本身的生活也不寬裕,要長期兼顧患了重病或是有認知障礙的年邁父母,往往疲於奔命。
身為護理師的男主角,對老人們打從心裏愛護着,任勞任怨滿懷工作熱情,他自己則獨居在家徒四壁的房子裏,公餘除了看書思考,就是監聽他的某些服務對象,當他判斷這些老人已經到了生不如死的階段、繼續活着不但沒有尊嚴還會拖垮子女的生活時,就會出手為老人注射尼古丁毒劑,如是者一共結束了41名老人的生命。
假如我們看新聞見到有男護理員連環殺害41名老人,一定會義憤填胸,立馬就認為殺人兇手必須被繩之於法。
然而,電影把我們帶入犯案者的世界,那是一個傷心的故事:父親把沒有母親的兒子拉扯養大,兒子被父親愛着,立意要孝順踏入老年後患病兼失智的父親,可惜日復一日的照護,隨着病情的加深而令兒子耗盡心力,無法外出打工,面臨三餐不繼了,父親在神志清醒時「委託」兒子殺了自己以求解脫。
兒子殺父後沒有被發覺,遂本着《馬太福音》的那句「你們願意人怎樣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對待人」,投身護理行業,待老人如自己的父母,在老人們病情加重無法自理時將他們的生命結束,自言是「拯救」而不是殺人。
不過,42名被殺者中,只有第一宗是其父主動委託的,其餘那些即便已經嚴重失智,也沒有誰有權奪去他們的生命,而被殺者的遺屬也分成兩派:一派暗存感激,明言得到了解脫;另一派則在庭上激憤大罵「殺人犯」。
殺人犯這樣告訴檢察官:「在安全地帶的人是不會理解跌入深坑的人有多痛苦的。」女檢察官的母親早年努力儲錢,老邁後入住高端療養院,沒有為女兒添麻煩,但做女兒的卻對自己的父親不聞不問,其父在孤獨死後兩個月才被發現,其實也是間接殺父。
生命到底是什麼?人老了,如果身體健康就什麼也不怕;如果患病兼失智,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像女檢察官的母親那樣在療養院裏無憂無慮,經濟拮据的,從此暗無天日在深坑裏掙扎。
理性分析告訴我們,金錢是避免跌入深坑待在安全地帶的工具,因此我們還是努力賺錢、努力儲錢吧。
至於那些受制於客觀環境根本無法賺錢儲錢的人,是否就只能求死或是孤獨死?世上的首富們也不用掏錢做善事這樣偉大了,只希望他們在一窩蜂「OpenAI」之餘,也想一想在這個社會日趨老齡化的時代,有沒有相關的產業可以創新。
關於深坑的問題,不是看不看得見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看見的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IPOqueen.PamelaChung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房地產仍是中國經濟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