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
足球名帥摩連奴曾經這樣嘲笑英格蘭的球迷:「你能想到有多少國家會對角球報以和入球一樣的掌聲?只有一個。只有在英國會這樣。這是球迷認為角球與入球同樣重要的唯一地方。」角球當然與入球不同,後者遠比前者來得重要。然而,摩連奴的說話又有沒有道理呢?
要回答這問題,我先考考大家:近年英超的入球中,有多少是與角球有關?5%?10%?都不是,根據Opta分析,答案是15%左右!你(或摩連奴)可能會質疑:15%的入球來自角球,另一個看法是85%的入球並非來自角球!不過,根據一篇名為「Mythbusting set pieces in soccer」的文章,如果從每次生球和死球的入球機會率來看,後者的入球率(1.8%)要比前者(1.1%)為高。
訓練策略重視不足
在體育領域,大數據一直影響遊戲策略和結果。相較於足球,棒球的大數據分析更早發展,主因是棒球相對靜態,數據分析更直觀。反觀足球,其「流動性」使得分析過程更具挑戰。
但令人驚訝的是,足球中的角球策略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儘管約15%的入球來自角球!考慮這個比例,我們應該期望球隊在角球訓練和策略上也投入相對的時間和資源。
真實情況似乎並非如此。角球這重要的策略環節,為何一直被低估?這是否因為多數教練都與摩連奴持相同觀點?隨着大數據在球壇興起,角球策略和分析逐漸獲得了更多重視。
角球戰術多種多樣,一本書可能都不足以詳細描述。然而,大致上我們可以把角球分為三大類:短角球、內旋角球、外旋角球。短角球是較簡單的策略,內旋角球是球的旋轉方向指向「龍門」,而外旋角球則是相反。
內旋外旋各有優勢
足球數據網站StatsBomb調查了自2019/20年度起,五大歐洲聯賽中各類角球的成功率,發現就傳球成功找到隊友的機會而言,內旋角球(30%)不及外旋角球(42%)。
然而,「Mythbusting set pieces in soccer」提到,內旋球其實更具威脅性,雖然外旋角球有更高的射門機會(20.9%相比18.6%),但內旋球所產生的射門更有可能變為進球(10.8%相比6.5%),因為這些射門經常在離球門較近的位置。
總結而言,面對身材高大的球員,內旋球可能是更佳的策略,而面對平均身高較矮的球員,外旋球則風險較低。事實上,上季英超中,使用內旋角球最多的球隊是踢法粗枝大葉的愛華頓,而運用外旋角球最多的則是踢法細膩的利物浦。
現今,每當角球出現,英格蘭球迷以外教練們也同樣會給予熱烈的掌聲。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零售雲業務俱佳 Amazon抵買 |
上一篇: | 中央政策重點過多 市場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