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
本周筆者繼續分析美國人口統計學權威侯尼爾(Neil Howe)新作The Fourth Turning Is Here(暫譯《第四彎在此》),集中討論千禧世代在即將來臨的危機中,擔當着重要角色。同時,筆者承持樂觀的人生態度,討論這個周期結束後,重返第一彎將發生的好事。
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駕駛橫衝直撞司空見慣,無人覺得有需要警告其他人車內有嬰兒。隨後開始有汽車張貼「寶寶在車內」貼紙,之後如雨後春筍出現。這批發出警告的駕車人士主要來自戰後嬰兒潮世代家庭,車上備受呵護的寶寶就是所謂的千禧世代。這類貼紙反映為人父母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所沉迷的價值觀,努力證明自己是最棒的父母,用盡一切方法避免子女受傷害。
「英雄」世代重臨非偶然
心理學認為,童年經驗塑造人格,千禧世代受到父母保護,自覺矜貴,長大後厭惡風險,變得循規蹈矩。侯尼爾在書中指出,千禧世代童年出現橡膠地墊遊樂場、學校設置金屬探測器和禁毒校區,還有當局通過公開美國性犯罪者資訊的《梅根法案》(Megan's Law)等措施,成人在兒童世界築起一道道保衞牆,執法機構及公眾對虐兒事件氣憤難平。這意味美國自十八世紀中葉出現大覺醒運動後,為保護下一代掀起的第四度道德恐慌意識來臨。
侯尼爾認為,到九十年代末期,大部分保護兒童措施證明奏效,疏忽照顧兒童、子女離家出走及虐兒事件大幅減少;千禧世代並不抗拒受到保護,甚至對此甘之如飴,因為他們自覺特別,所以值得厚待。家長亦鼓勵千禧世代接受更高深教育,取得個人成就,所以千禧世代深信成功與生俱來。
不過,期間的干擾因素不少,生於八十年代的千禧世代,經歷科網泡沫爆破,碰上「911恐襲」,再遇經濟大衰退,之後過了數年好日子,新冠疫情又肆虐全球。
即使面對以上挑戰,千禧世代堅持迴避風險,繼續緊貼父母生活,有時需要父母經濟接濟,選擇福利好的穩定工作而非冒險創業。雖然仍有千禧世代從商,並且取得成功,但在同輩中算是異類。
戰後嬰兒潮世代與千禧世代相互影響,亦左右了第四彎的發展方向。侯尼爾形容,千禧世代屬於「英雄」世代,將帶動美國迎接轉變。談到千禧世代的矛盾之處,指出他們一方面對國家有抱負,其政治意識傾向變革,跟搞革命「踩界」。目前各世代都對美國前路感到不滿,尤以千禧世代最相信現有政權基本上腐敗,即使未能實現政權更迭,也必須全面改革。
與較年長的世代相比,千禧世代更相信解決方式是向一方授予特別權力,摒棄妨礙建立新政權的先例及程序。
另一方面,從文化規範而言,千禧世代卻絕非變革派。他們跟父母相處融洽,討厭風險與混亂,寧愛娛樂不要驚嚇,通過成本效益解決所有問題,包括拯救世界,他們稱之為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他們不屈不撓地工作,讓大機構高效地運作,隨年月增長,通常擁抱傳統觀念,例如成家立室或堅持上教堂,因為這種生活較為實在兼和諧。此生活態度類似參與二次大戰的美軍世代(G.I. Generation,生於1901至1924年),所以首代漫威英雄(Marvel)在1939年面世絕非偶然,這類漫畫英雄娛樂美軍世代,並帶出「世界面對危險,你必須拯救它」的訊息。
10年內恐爆毀滅性危機
《第四彎在此》顧名思義第四彎早已來臨,始於2008年金融海嘯,未知之處是何時到達頂峰。侯尼爾稱,第四彎頂峰為毀滅(Ekpyrosis),屆時社會最強大的支柱都將受到考驗。他透過多宗歷史先例,預測毀滅最可能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出現,而且這種世代周期不再局限於特定國家,相信危機不單影響美國,且將波及全球。
新書提及社會出現多種壓力源(stressors),其中有3種尤其重要。侯尼爾發現這3種壓力源於美國人所憂慮的三大國家威脅。第一種壓力源是財政崩潰(financial crash),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美國人擔憂收入不足、不穩、不均。第二種壓力源衍生於內部衝突(internal conflict),美國人對黨派激烈衝突憂心忡忡,害怕民主失敗,這種焦慮於特朗普在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時達到頂峰。第三種壓力由外來衝突(external conflict)觸發,美國人自本世紀頭10年中期擔心外敵入侵,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後,演變成全面威脅。
受到以上3種威脅夾擊,國家恐步向毀滅,引發廣泛的社會、經濟及政治轉變。侯尼爾概括出五大常見轉變,包括由個人主義變為群體主義、從享受特權轉為提倡公平、由搞對抗變得支持政權、從延期轉為永久實行,以及從嘲諷成為常規,擺脫嬰兒潮世代的價值觀,千禧世代觀點成為主流。
根據《第四彎在此》的推測,目前距離爆發嚴重危機還有7至10年,難以確定危機性質,但第四彎終將告一段落,結束整個saeculum(意謂百年或世代)。另一個循環展開,再次邁向第一彎。不過,第一彎情況取決於第四彎如何結束。正如筆者一再指出,政府、企業、家庭在第四彎時代積累無法持續的債務,這場債務危機將以「大重置」了結。
債務重置人人受苦
目前不單美國陷入債務及財務危機,很多國家也同病相憐,各國必須下定決心解決問題,作出妥協和犧牲,減少暴力與死亡。筆者警告這場債務大重組將令人人受苦,債權人或債務人都受害,直到第四彎或大重置結束,全球才能鬆一口氣。雖然很多問題延續至第一彎,但侯尼爾預言屆時經濟狀況將截然不同。
侯尼爾相信步向危機高峰時,美國政治領袖將推動經濟改革,化解積累多年的問題,包括失去功用的補貼、鄰避(Not In My Back Yard,NIMBY)監管規條及有利當權者的競爭壁壘。
此外,目前教育、醫療、通訊和建築等涉及社會的政府開支,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一半,這些開支升幅有時跑贏工人平均加薪幅度,導致生產力出現負增長,成為改善生活的重要障礙,侯尼爾預料這類開支將被迫縮減。
以上問題將隨着下輪第一彎來臨而改善,因為處於危機時代,從銀行、學府、醫院、住宅建築商、大藥廠到社交媒體,各行各業將致力重回正軌。伴隨新推行的政治框架,家庭入息將跳升,政府財政取得收支平衡,經濟再次迎來創新。侯尼爾估計一如往昔的「英雄」世代,千禧世代將樂於生兒育女。
借古鑑今,下輪第一彎將持續超過20至25年,再下一次轉折預計在2050年出現。回想全球在1945至1965年的劇變,下輪第一彎將發生類似強度的轉變,但呈現截然不同的變化。侯尼爾在書中幻想下輪第一彎的奇妙之處,預期美國出現嶄新面貌,城市及社區經過重新規劃,變得井然有序。新基建落成後,社區更宜居、工作環境更安全、公共交通更快捷、公共地方更清潔,而且學校管理更趨完善。郊區、城市廣場及屋頂重新設計,加入綠化元素。無處不在的感應器將接駁人工智能科技,用於控制人流與車輛。
美國敲響經濟崩潰警號
至於人文面貌,侯尼爾預言人人將取得共識,社會紀律恢復,政黨間怒氣平息,以禮相待。兒童在家享受舒適生活,鄰居守望相助,街上罪案率跌至低點,絕少爆發動亂。學生勤於學習新技能,矢志為新政權服務,美國領導層將由理智樂觀的新一代掌舵。
侯尼爾憧憬的快樂無憂未來,目前大部分人都認為難以實現。近日筆者收到也叫約翰的讀者來函,說對筆者相信政客可能做對的事感到驚訝,他亦憂慮美國政府將加徵增值稅(VAT)。筆者覺得約翰所言非虛,目前民主共和兩黨互不信任,雙方難以作出重大妥協。此外,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不斷攀升,未來恐負擔50萬億至60萬億美元欠債,單是每年利息開支將超出醫療及社會保障支出,再加上地方政府、企業、家庭負債纍纍,美國敲起經濟崩潰警號,可能正步向黑暗的深淵。改革入息稅稅制兼加徵增值稅,可能是當局別無選擇的解決方案之一。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從《晴報》看紙媒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