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環球市場下跌,主要觸發點是美國債務評級被下調,屬於意料之內,因為一些貨幣基金可能需要調整倉位,以反映評級改變,整個組合如果重新執位,金額非常巨大,但經過一星期後都差不多足夠,預期之後會有所好轉。
碧桂園(02007)由於未能支付8月6日到期的兩筆共2250萬美元債的票息,引發股價下跌,公司承認面對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因為近期銷售及融資環境惡化,導致現金不足,尤其上周傳配股集資失敗,影響市場信心,最為關鍵。
今次事件十分打擊投資氣氛,香港的投資銀行主要有兩個業務賺錢,IPO今年集資金額很低,港交所(00388)都要四處「跑數」,走遍中東到東南亞,不過從幾年前開始,港股的新IPO都來自內地企業,現時的定位是背靠祖國,一時三刻要作出大幅度改變,幾乎沒有可能。
如果要吸引其他新興市場的企業,必定要「使錢」。企業好簡單,如果能夠獲得高估值融資,肯定願意來上市,美股所以成為全球龍頭,原因正是擁有大量投資者,就算是垃圾公司,都有機會變成鳳凰。
港股目前面對兩個問題,第一是成交量不足,第二是投資者變得保守,不會願意真金白銀付出高估值,企業如果未有融資需要及壓力,例如「PE佬」逼上市,做IPO未必有好處。香港本來是中國企業的融資平台,同時具備財富管理中心的功能,但現時投資者收緊銀包,有什麼賣點吸引企業,就是一大難題。
恢復市場信心是一大難題
至於債券,本來是不少基金、私人銀行客戶的最愛,因為可以收息,但自從內房債券爆煲潮出現之後,可能已經輸大錢,即使幸運地避開,但從此失去信心。以碧桂園為例,本身是藍籌級別的房企,居然會出現短期流動性風險,就算今次能過關,日後怎樣恢復市場信心,也是一個難題,投行、私人銀行應該感到擔心,因為失去一個能賺佣金的行業。
因應上述市場情況,本港投行界正在洗牌,最近有報道提到瑞信大幅裁員,跟瑞銀合併當然需要節省人手,但是難以賺錢始終是裁員的主要原因。港股以往經歷不少盛衰周期,對上一次投行大瘦身,可能要數到2008年金融海嘯,但逆境很快過去,重新進入上升周期;今次因為海外投資者離場,內地經濟不景,未有大量投資者進場填補,令港股價量齊跌。投資者什麼時候回來,完全不可預測,可能明天內地公布大規模的刺激政策,立即狂升,公司及投資者皆大歡喜;也有機會是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滑落的開始,一切都是未確定。
大環境不能改變,但保住工作和業務,捱到日出,絕對是現在需要做到的,與大家共勉之。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海底撈營收報喜 值得吸納 |
上一篇: | 滬深港通上日成交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