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7日

陳致洲 新興智見

中央刺激力度有限 部署重防守

今年初內地重新開關,市場憧憬宏觀經濟逐步復甦,消費市場迅速好轉,但隨着近月數據反映復甦力度弱於預期,加上出口未有起色,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失業率偏高的情況下,年初的樂觀情緒落空,作為長線投資計劃的強積金應如何部署下半年配置?

內地股市及樓市上半年持續弱勢,而且缺乏大型刺激經濟政策,市民寧願將資金存放在銀行,也不願意大額消費,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關鍵。

美回補庫存利中國出口

相對於內地經濟,美國經濟雖有放緩跡象,惟基於當地消費市道強勁,庫存明顯下降,在回補庫存的預期下,可望帶動內地出口,再加上人民幣疲弱,故未來內地出口行業或有上行空間。

要尋找出口好轉受惠股,可循中型企業入手。面對內地經濟持續低迷,中型企業為尋找新增長點,便把焦點轉投出口市場,建議留意具議價能力兼產品優質的股份,例如一家民營電動車企業,公司在歐洲及巴西均設有廠房,產品質優,基於出口毛利較內銷為高,故此出口佔銷售比例達30%至40%,盈利前景有保障。

相比之下,大型企業即使議價能力更強,然而基於內銷市場已相當龐大,出口佔其銷售比重相對較低,故此受惠於出口改善的力度反不及中型企業。

市場於6月時曾一度預期中央會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結果憧憬落空,惟7月政治局會議後,預料有支持行業政策出台,但實質支持經濟的措施相信不多。美國明年舉行大選,同時聯儲局堅持繼續加息,在息差預期擴大下,若中國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向市場大舉注資,資金在追「息」下或會流入美國,變相推動美國經濟,故此內地今年的刺激經濟措施不多,而且推出速度或較遲緩。

留意醫療保健板塊

中資股上半年表現失色,下半年可留意估值被低估的板塊,如醫療保健股。內地醫療保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競爭力,而且不少藥企與外國藥廠有聯繫,近年內地藥業減價幅度不如昔日般大,故可留意有關個股。教育股也是另一焦點,年輕人畢業後未能找到工作,部分人或會選擇進修。

基於經濟前景仍未明朗,建議提高投資組合的防守性,如加入必需消費品股。俄烏戰爭持續,加上天氣較正常炎熱,或引發食品價格上升。

內地經濟復甦步伐緩慢,疫情卻延續了手機升級換代時間,近日亦見到手機庫存下降,故可留意手機硬件及零部件股,而當內地消費市場逐步復甦,也將利好電商前景。

或助民企走出困局

美國財長耶倫早前訪華,中美關係稍為緩和,但兩國在科技上的爭端仍然持續。值得留意的是,對內地實施科技制裁的國家不只美國,近日歐盟亦加入,故中國的態度亦較昔日強硬,這可能會增添市場波動性。

環球加息周期縱已接近尾聲,惟各地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仍偏鷹派,加息幅度與經濟走勢並不一致,這或與部分央行加入政治考量有關,把利率變成金融武器,令中國等新興市場的處境更艱難。

儘管風險遍布,然而面對年輕人失業率高企,不排除中央會逐漸放寬對民企的監管,日前已批出多個遊戲版號,基於民企聘請大量年輕勞動人口,故中央如何協助民企走出困局,仍是未來重要關注點。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