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1日

李國基 市場觀點

人幣料續貶值 第四季始回揚

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分歧擴大,成為不爭事實。美國聯儲局在6月暫停加息後,表明並非加息周期結束,主席鮑威爾強調7月舉行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仍然保留加息選項,而利率點陣圖已明顯被向上修訂。本行亦更新預測,7月將再加息0.25厘,把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調到5.25至5.5厘。

澳洲儲備銀行和加拿大央行在6月的政策會議出乎意料地決定加息,並重申對通脹的關注。歐洲央行於6月加息0.25厘後,預期7月將再度上調0.25厘,此後進一步加息的風險亦持續升溫。英倫銀行6月出乎市場預料加息半厘,隨後在8月3日舉行的會議上,再度出手的機會亦甚高。紐西蘭方面,由於2023年第一季出現技術性衰退,紐西蘭儲備銀行在5月底加息0.25厘後,暗示已完成加息任務,成為率先採取暫停緊縮貨幣政策的主要央行之一,而其緊縮幅度是1999年以來最大。

美元息差優勢將縮窄

至於亞洲,各國央行大多數暗示加息周期已告一段落,包括印尼央行和泰國央行。我們預期亞洲區內央行不會在今年餘下時間進一步加息,印尼央行及泰國央行將於明年首季開始減息。中國人民銀行則處於貨幣政策周期的另一端,在過去一年半,人行逐步採取定向寬鬆貨幣政策,與全球各國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大相逕庭。最近,受國內製造業再度收縮及疫後經濟復甦乏力的影響,人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在6月20日下調各主要基準利率0.1厘,包括1年期及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主要外滙方面,預期美元在今年下半年後將再現弱勢。在十國集團(G10)央行中,大部分已進入「由數據主導」模式,貨幣政策取決於各自的通脹走勢,例如澳洲央行及加拿大央行因通脹居高不下,在6月採取加息行動。雖然十國集團的大多數央行已表示整體通脹見頂,但在果斷壓抑核心通脹方面成效不一。

相對於十國集團的央行而言,聯儲局在考慮下一次緊縮行動時的門檻較高。由於市場預期聯儲局會較其他主要央行提早終止緊縮周期,美元較其他主要貨幣的利率優勢將進一步收窄,觸發美元展開新一輪弱勢。

整體而言,我們維持美元兌十國集團大多數貨幣,在未來數季將進一步下跌的觀點,預計歐羅、英鎊、澳元及紐元將保持升勢,從現水平分別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的1.16、1.36、0.73及0.65。

內地復甦慢 波及亞幣

亞洲貨幣方面,人民幣和其他亞幣很可能延遲至今年第四季才回升,多項跡象顯示亞洲貨幣將出現較預期長時間的疲弱。市場下調中國內地疫後的復甦預期,導致亞幣指數重新走弱,並在6月份刷出年初至今新低。由4月份開始,經濟指標反映內地復甦乏力,經濟表現很可能需時數月才能見底並最終反彈。

整體而言,本行認為人民幣帶動亞洲貨幣回升的條件仍然存在,惟會由原先預期的今年第三季推遲至第四季才出現,與中國國內經濟在今年底重拾動力的預期相符。根據本行「先苦後甜」的基本預測,美元兌人民幣很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升至7.25,然後才開始向下正常化。同時,美元兌多種亞洲貨幣預期會在今年第三季攀至以下水平:分別為美元兌馬幣4.68、美元兌坡元1.36、美元兌印尼盾15200,以美元兌泰銖35.50,然後才踏入正常化階段。

作者為大華銀行大中華區環球主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