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
市場近期一直盛傳中央將推出大型刺激方案,但至今只看到針對電動車及家居消費等個別行業的利好政策,且規模有限,市場反應並不大。過往粗放式的全面刺激模式已過時,總理李強近日出席活動時提到要實施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中央思路已經明顯轉變,市場期待的強刺激恐難重現。
放棄追求GDP增長迷思
曾幾何時,中央定下的增長目標,各地均要努力地超標完成。惟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場以來,已多次強調「不以GDP論英雄」,要求推動更均衡的發展。此前幾年,地方政府對GDP的迷思尚未放棄,但經過近年疫情的洗禮,GDP一度出現負增長後,改變發展策略的思維開始形成。
在疫情影響下,內地近年的經濟增長一直低迷,今年疫情雖然逐漸消退,但期待中的「報復式」增長並未出現。尤其是當前美國仍存在衰退危機,對中國出口製造業帶來衝擊,進而拖慢內需市場復甦。
今年首季,內地GDP只增長4.5%。第二季的GDP尚未公布,但多項宏觀數據均表現疲弱,4月至6月份製造業PMI均處於50以下的收縮區。第二季的GDP或比第一季為差,全年能否達成年初定下的5%左右增長目標仍存在疑問。
面對疲弱的增長數據,市場迫切希望中央出手救市,所以多次傳出將有大型刺激方案出台的消息。惟大型刺激需要付出較大代價,除了要解決錢從何來的問題,消費需求被提前透支後,對行業往後發展亦帶來負面影響。
「不以GDP論英雄」既是現實逼出來的,亦是經濟發展至一定規模的必然走向。在國內外的重重困難下,保持高增長並不容易。所以,內地近年更重視的是穩就業、防範金融風險,以及推動以科技及環保為主導的發展方向。
總理李強近日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表示,中國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結構性問題、周期性矛盾交織疊加,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實施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科技新能源獲政策支持
經濟發展要求已由着重速度,變為如今更看重質量。所以,內地沒有必要再推出大型的刺激方案,反而是要針對各類存在潛在問題的行業,把有關問題逐個擊退。例如,房地產便是目前受到政策重點關注的行業。
對於促增長的行業中,得到最多政策支持的是科技及新能源。不過,要推進科技行業的發展,並非只是投錢便足夠,政策的配合,以及容許市場的足夠空間,對行業健康發展更有利。
人民銀行、中證監等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周五宣布對螞蟻集團處以罰款71.23億元人民幣,分析相信,罰則落實,意味着整改結束,對該公司未來發展有利,亦令市場憧憬有望重新上市。螞蟻集團的罰款確定,也反映內地近年對民營科網企業的整頓暫告一段落,企業可望繼續發揮所長,帶動內地科技應用,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普及。
短期看來,缺乏大型刺激方案的情況下,對股市走勢或有不利影響。中國經濟的長線轉型正加速推進,由重量變為重質,發展值得憧憬。尤其是受惠於政策的科技行業,依然值得看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本港樓市何時真正復甦 |
上一篇: | 日圓轉強美債息飆 股市無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