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9日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美兩黨達債限協議 錯失削債良機

「危機」是今日社會濫用的詞彙,真正的危機絕少發生。銀行倒閉或國會審批財政預算陷入僵局,無疑令人煩惱,但稱不上是危機,不會觸發災難。筆者早已預測全球面臨債務危機,將引發全球大規模債務重組,並稱之為「大重置」(Great Reset)。

儘管負債過重不會帶來毀滅性後果,但也屬嚴重問題。近期頻頻成為頭條新聞的是,美國聯邦政府觸及法定債務上限,筆者認識的專家大多預料美國總統拜登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終會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並估計談判過程既政治化又醜陋。不出所料,經過引發市場焦慮的連場拉鋸與討價還價後,協議最終達成。

隨後參眾兩院通過這個《財政責任法案》(The 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拜登簽署成為法律。根據這項債限法案,聯邦政府債務上限暫緩生效直至2025年1月,若國會未能通過2024和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聯邦政府須把開支削減1%,技術上這稱為「強制扣押」(sequester)。由於參眾兩院絕少批出全額預算,僅不斷通過持續決議案(continuing resolution)。若果共和民主兩黨又再在審議預算案陷入僵局,筆者好奇哪項政府支出將成為國會的開刀對象。

糧食券支出恐增

債限法案屬兩黨折衷的方案,共和黨重點要求收緊「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NAP)的工作要求,目前50歲以下具工作能力且沒有子女者,必須每月工作80小時,才可長期領取糧食券。現在把要求工作的年齡門檻提高至54歲,新規定將自2023財政年度起的3年內分階段實施。不過,民主黨加入退伍軍人、無家可歸者等獲得豁免資格,而SNAP未來的支出將因此而不跌反升。

事實上,因前述修訂而必須工作以換取福利的增加人數不多,對削減聯邦政府開支的影響更是零。這反映共和民主兩黨的預算談判是如何徒勞無功,很多政客以不變應萬變,建議大幅調整政策只會惹來強烈反對。而每項政府開支都關乎大量選民的生計,各黨政客都不會掉以輕心,所以求變一直僅是雷聲大雨點小。儘管美國的違約危機暫時緩解,政客再一次錯過削減政府負債的良機,債務只會愈滾愈大,且膨脹速度加快。

筆者在3月初《債務永留傳 美國政府陷持久戰》的文章中,分析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公布的《2023至2033年預算和經濟展望》,加入保守但實際的假設,估算到本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聯邦政府負債恐輕易衝破50萬億美元大關。《財政責任法案》對縮減政府債務於事無補,若聯儲局無意減息,政府債務將進一步攀升,每年國債利息支出高達1萬億美元的日子恐相距不遠。

以上問題僅涉及美國政府債務,根據美國國債鐘(National Debt Clock)官網數據,美國人共欠下25萬億美元私人債務,包括拖欠卡數、樓宇按揭及汽車貸款。加上大型企業發債,小型企業欠債,美國確實借錢度日。不單美國如此,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背負巨債,「大重置」將成全球現象。

私人企業背巨債

在筆者籌辦的策略投資會議(Strategic Investment Conference, SIC)上,國際清算銀行(BIS)前首席經濟學家兼資深銀行家懷特(William White)曾談到債務問題。懷特與筆者都估計「大重置」將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出現,很可能在本世紀二十年代較後期就出現。懷特多年來都認為可透過通縮或惡性通脹讓債務合理化。筆者在會上追問懷特,如何定義促成通縮和超高通脹的市場情況,懷特回應,答案視乎問題是源自政府抑或私人債務而定。

懷特解釋,目前美國家庭債務略為回升,私人企業更負債纍纍,且負債水平飆升,美國政府亦同病相憐。他指出若是私人企業鬧出債務危機,將把美國拖進通縮;若美國政府難再承受巨債,由於當局控制印鈔機,就可能以高通脹告終。

筆者認為懷特言之有理,央行要向政府問責,如果政府無法擺脫債務危機,央行極可能要為經濟製造流動性,於是出現通脹。反過來說,如果私人企業債台高築,央行很可能任由債務在市場調整中消退,應對2008年金融海嘯的方法便是如此。

然而,央行在應對債務危機所汲取到的教訓,卻是一旦出事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於是每當危機湧現,央行都故伎重施直到不再管用,此舉將引發主權債務危機及高通脹。一旦落入如斯田地,央行便無能為力,政府被迫自行收拾殘局。

目前美國家庭、政府及私人企業都深陷債務泥潭,所以懷特估計美國可能面臨超高通脹或通縮。此外,懷特斷言當美國人熬過首階段極高通脹或通縮的痛苦,就會把矛頭指向政府,質疑當局為何任由危機出現,觸發對政府的信心危機。加上政府一手造成的經濟混亂夾擊,懷特相信民眾將要求政府撥亂反正。

危機迫使民眾改變

因此,瑞士投資大師朱洛夫(Felix Zulauf)預期未來10年,全球地緣政治及經濟發展將面臨重大轉變,這一代將重複祖父輩的錯誤。朱洛夫認為,全球過去30年的運作方式已經難再持續,但鑑於人類生性懶惰,只有在被迫情況下才會作出轉變,而未來財政貨幣政策、地緣政治、人口趨勢等面臨的困局,將迫使人們求變。

朱洛夫估計,美國需面對艱難時刻,在本世紀二十年代較後期恐邁向經濟蕭條,但情況有別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次,那時美國經濟每年平均收縮25%。朱洛夫相信,到2020年代末期,美國恐連續3年錄得經濟按年收縮3%。

兩個時代的蕭條情況迥異,朱洛夫認為,分野在於上一趟美國仍在實施金本位制,美元與黃金掛鈎,貨幣滙率基本固定。現在奉行法定貨幣制度,價值來自政府的信用擔保。朱洛夫亦指出經濟大蕭條時代,當局任由經濟向下,但美元滙率維持穩定。他預計下一波經濟蕭條來襲時,當局將試圖拯救經濟,任由美元貶值,引發大規模撇賬,從而觸發貨幣改革。朱洛夫預料,美國前路非常艱辛,恐面臨長期結構性改革,隨後步入過渡時代,直到本世紀三十年代才會否極泰來。

美國人口統計學家侯尼爾(Neil Howe)對朱洛夫的預測也深表贊同,並估計美國未來10年將出現令人醒覺的境況。侯尼爾指出,目前美國受到列強威脅,政黨卻陷入派系之爭,無論民主黨抑或共和黨都群龍無首,但兩黨分別主導白宮、參議院或眾議院。此外,經濟指標指向未來10年的初段經濟可能向下。雪上加霜的是,人口趨勢預示經濟增長恐跌至紀錄低位,不僅美國勞動人口增長輕微,其他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同樣如此。

侯尼爾預言,全球將面臨重重挑戰,甚至可能處境嚴峻。但他對未來抱樂觀態度,因為危機迫使民眾改變,美國足以創造奇蹟,儘管美國政府難以取得收支平衡,至少財政卻能長期維持下去,即使目前不能削減國防開支,預期稅收仍將大幅增加。侯尼爾認為,美國還需要最少一次通脹打擊,才能引發類似二次大戰後的效應,透過通脹紓緩債務危機。

能源價格長遠升

此外,侯尼爾指出,上一次踏入「第四彎」,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一代」(The Greatest Generation,指1928年前出生的世代)帶領國家擺脫經濟大蕭條,在二次大戰保家衞國,深信他們的繼承者是「千禧世代」,雖然一旦進入這個周期的「第四彎」,美國的核心將受到動搖,但他寄望「千禧世代」引領國家走出陰霾。

不過,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運動主張對投資於石油及天然氣產業作出限制,筆者日漸相信這會帶來反效果,因為全球對能源需求增加之際,局限投資只會削減供應,從而推高能源價格。發達國家預期發展中國家將追隨綠色革命,漠視人民對電力及潔淨食水的需求,尤其呼籲減少燃煤、石油及天然氣供電,實在是荒謬。

歷史證明,增加使用能源能夠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繁榮,並改善人類健康。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對石油及天然氣的需求恐創歷年新高,即使經濟衰退可能短期內壓低能源價格,筆者預期中長期而言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將攀升。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並與擁有6人分析員團隊的Mauldin Economics,一同把John Mauldin對宏觀經濟的幾十年分析經驗結合各大行的投資建議,為投資者精挑細選出投資機遇,並在網站https://www.mauldineconomics.com刊出。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內容由《信報》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