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6日
美國聯儲局在2023年5月宣布加息0.25厘,聯邦基金指標區間上限調整到5至5.25厘。這是聯儲局連續第十次上調,亦是自2007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隨着各國央行持續加息,其影響逐漸有跡可尋。利率高企已令經濟活動轉弱,製造業活動(尤其在歐洲及亞洲)呈下降趨勢。由於家庭住戶的支出模式逐漸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服務業亦得以持續復甦。
美衰退將延一季至2024春
在施羅德投資的最新預測中,我們已把2023年的環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上調至2.4%(此前預測為2%),2022年為2.8%,並把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9%(此前預測為2.2%)。由於美國的經濟增長預測有所提升,我們亦相應調升了2023年的預測。美國家庭住戶支出更具彈性,使企業能透過上調價格把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同時企業亦能繼續招聘人手,從而鞏固穩健的勞動力市場。
我們預料,美國將於2023年底至2024年初才步向經濟衰退,較此前預測推遲一個季度。美國今年首季的經濟表現高於預期,導致其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0.3%,大幅調高至1.5%。通脹已持續降溫,但在服務業通脹不斷飆升變得更為棘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脹率,按年僅從5.7%下降至5.5%。
中國復甦不均 新興市增變數
我們對新興市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料由2023年的4.4%,放緩至2024年的3.9%。自新冠疫情政策解封後,中國於2023年初表現強勁,經濟活動亦持續復甦。我們預計,中國將繼續帶領新興市場於2023年加速發展。服務業將持續受惠於疫情防控措施放寬後的需求釋放,而房地產市場亦應在低基數的基礎上逐步增長。
然而,中國的消費復甦目前正處於不均衡的狀態,或隨着時間而失去復甦動力。家庭住戶的過剩儲蓄亦所剩無幾,同時信貸周期所帶來的支持力度將逐漸減弱。因此,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可能從2023年的6.4%放緩至2024年的4.3%。
緊縮貨幣政策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過去一年的加息幅度對經濟活動造成滯後影響(通常約6至9個月),意味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於短期內將有所放緩。好消息是新興市場的通脹已從高位逐步回落,並預料於2023年底前有顯著跌幅。
作者為施羅德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環球經濟及投資策略的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人民幣短期料續偏弱 |
上一篇: | 申洲技術轉強 短線有力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