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5日

習廣思 信筆攻略

美發債全力抽水 強美元中國頭痕

美國上周五公布5月非農就業數據,失業率升而新增職位遠超預期,美股反應是勁飆逾700點收市。同一時間,美元在債限解決之後回升,資金正在源源不絕回流美國,既買股也買債,這對新興市場其實是頗為不利。港股上周五早一步急漲,內地政府托樓市的消息廣泛流傳,港股後市視乎市場對相關救市消息的信心。

美國5月就業數據屬偏強,惟市場無視進一步加息威脅,因聯儲局官員近日轉口風,6月會議將暫停加息,這是當局一貫的預期管理方法。5月份通脹和經濟數據並不猛烈,聯儲局官員卻一反常態,眾口一詞變得更為鷹派,這令當局轉口風的做法變得突兀。5月非農新增職位33.9萬個,幾乎是估計中值19.5萬個的兩倍,同時失業率升至3.7%,高於預期的3.5%,媒體解釋是好壞參半。5月份工資增長放緩,按年增長4.3%,低於預期的4.4%,其實都頗為符合新聞看到的企業裁員潮。

值得留意的是,企業調查和住戶調查數據之間差距加大,住戶調查資料意外地出現了自4月22日以來的最大跌幅,減少了31萬個就業崗位,導致失業率從3.4%上升到3.7%。兩份調查之間的差值擴至接近歷史上最大分野【圖1】。

造成這種巨大差異,一個原因可能是美國勞工部根據人口統計,假設創建了多少新企業和僱用了多少工人,當局靠估得出的數字,創造了不存在的就業崗位。另一原因可能是企業一面裁員一面繼續招聘,得出並不確實的數字,住戶調查理應是更接近現實的數據。

美股進入融漲上升模式

無論如何,6月開首兩個交易日,美股以狂飆方式反映溫和加息預期,納指刷新去年4月以來的16個月高位,同時上周五美股漲勢平均,標指11個板塊悉數向上,與經濟相關的材料板塊升逾3%,工業和能源股漲超過2.5%。至於衡量未來30天標指隱含波動率的恐慌指數VIX,跌了6%至14.6,創2021年來最低【圖2】。

與此同時,市場避險情緒降溫,6月黃金期貨跌逾1%;美債價跳水,孳息率上升,兩年期債息漲超過10個基點;美滙指數也迅速轉強,兌日圓創兩周以來最大單日升幅。

各類資產如此表現,有評論認為是美股已進入融漲(Melt-up)上升模式:風險資產飆,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不景氣的擔憂結束,美國國會參議院投票通過了債務上限法案,也排除了一大風險。

美股研究網站The Motley Fool指出,投資者在上周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消息,美國經濟似乎表現良好,承受着更高利率的壓力,迄今並未對勞動力市場造成重大破壞,導致美股指數在上周五午市大幅攀升,道指更是領漲。

摩根大通交易員也稱,從上周四下午開始,美股個股的空倉回補速度加快,對沖需求上升;就算表現不佳的核心個股也獲搶購,防禦型板塊亦迎來新的長期需求。資金流動正在向市場邊緣轉移,這一切都導致了對股價表現的追逐。

吹風息口見頂 美債望止跌

不過,財經網站Zerohedge提醒,市場目前的走勢確實像是進入了融漲期,但當投資者突然意識到美國財政部馬上將發行多少新債來補充現金消耗,進而吸走大量流動性時,也許情況就會發生逆轉。

本欄近日多次提及當美國政府通過債限重新發債,美國債市就會變成「抽水機」,把世界各地資金吸走。要全球投資者對美債甘之如飴,則要營造美息快將見頂的氛圍,這樣美債價格才可望止跌回升。

過去一年,眾多美債基金跌得慘烈,當美債重新大量發行,市場未必承受得了,發行債息可能並不理想。若聯儲局出口術話美息見頂,那情況又不同。聯儲局有時好可能視乎美國政府及財政部的需要,發表利率相關的意見。

美股大好友、沃頓商學院教授西格爾(Jeremy Siegel)認為,美國已經幾乎進入不冷不熱的「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因沒有了更高的通脹預期,同時核心服務通脹正在下降且將緩慢向下。這位大教授看好美股不是問題,但用到Goldilocks這個字,似乎有失嚴謹。

當下美國通脹4.9%,全年經濟預測上升1.4%,還可以定義為低通脹同穩定增長?若下半年增速稍有差池,更加像滯脹吧!

正是由於美元「抽水機」即將全速開動,中國政府有必要作出應對措施,以免人民幣及人仔資產價格進一步捱打。內地政府出招托樓市,過去一直有在做,由地方政府推出買樓送戶籍政策、大學生買樓有優惠,甚至乎送首期,地產商與地方政府們能用到的方法,都已經用得八八九九。

內地樓市難復往日高增長

據傳新的托市措施在圍繞供樓利率、首付,以至於買樓兼幫手買車,都是能做到的,盡做。中國多年來嚴重倚賴地產谷起經濟,以及製造財富效應,也帶動周邊行業,支持地方財政,怎麼可能一下子擺脫得了。救樓市,也正是救經濟最重要手段,無論如何也要救到底。

樓市救得了多少,視乎內地民眾信心及對經濟前景的睇法,當失業率高企,想買樓供樓都很困難;樓市與經濟高度互動,當民眾看到樓市復甦,也會對經濟回復信心。至於內房股,短期縱有大反彈,長期而言,內地地產商財力今非昔比,以往高增長恐怕不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