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3日

阿米 有米落鑊

美股牛熊共舞 板塊各自「精采」

近期美國經濟走向仍然十分反覆,一方面數據反映出美國經濟有明顯衰退跡象,但在輝達(Nvidia)帶起AI風潮下,令到美股科技股「一行救全家」;而在同一時間,從3月以來爆發的地區銀行危機並非完全消失,反而正在緩慢醞釀中。近期,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報告上有提及,第一季美國的「問題銀行」已經增加到43家,而且銀行業存款流失嚴重,大量資金湧到貨幣市場基金。

不少金融機構亦相當依賴把資金泊到央行的做法,在對外借貸方面就傾向「落雨收遮」,令到雖然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足,但就出現極其錯配的情況。反映在金融市場亦如是,美股指數今年未見明顯趨勢,惟不同行業板塊之間就有各自的局部「牛市」以及「熊市」,或曰「牛熊共舞」,這一點是今年美股操作上較難的地方。

估值高盈利增長慢添阻礙

事實上,不少宏觀因素處於醞釀階段,並未發展到全面衝擊環球經濟,無論要說滯脹、衰退抑或復甦,與其說是一片迷霧看不清,不如說這些影響太過長遠。對於只爭朝夕的交易員而言,或許都只當成炒作的論述來看,對實際操作的意義不大。

正如上文所講,美國經濟只算是好壞參半,衰退或者金融風險並未見蔓延整個市場,同時美股估值偏高、盈利增長放慢,亦未夠理由讓投資者放手買入。

現時阿米會形容美股的情況有點像數年前曾經寫過的「攀越憂慮之牆」(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今次姑且形容為「憂慮之牆2.0」,因為除了前景有憂慮外,估值以及利率等因素都令人難以放心,偏偏投資者可能是需要在這種環境下忍耐着前進。面對市場,須保持謙卑,以及時刻反思,反覆推敲,讓自己的交易技巧持續改善,才可能在市場存活。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別人說,投資是一個交易者一輩子功課的原因。

最後講講中港股市,港股踏入6月即大反彈,就此認為今年股市已經見底,是言之尚早,雖然中國經濟復甦疲弱已為市場知曉,但僅為貨幣政策輕微偏鬆,官方並不急於短期內祭出任何具份量的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更遑論會出手救市。港股估值低、沽壓大、淡倉重等都是人盡皆知,冚淡倉及技術反彈因素,會造就投機式短炒機會。這些當然不會放過,但長期經濟格局未變的話,反彈三數日後就不宜過分留戀,適宜見好就收。

筆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https://www.Facebook.com/fryingrice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