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5日

徐家健 經濟3.0

假使世界原來不像趙學而

學而時唱之,不亦說乎。

「多謝大家冇去旅行,留喺香港推動經濟,仲嚟睇我嘅演唱會。」這是《趙學而×香港業餘管弦樂團音樂會》中她的開場白。

為紀念香港業餘管弦樂團成立15年,兩個多小時的演唱會共演繹25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以為是《自欺欺人》這個少年回憶,怎知道給《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殺個措手不及:我說的不是歌詞裏「請李錦記」這句爛gag,因為學而稱唱這歌她必爆喊,所以全程只有樂團純音樂的演奏,還有她每隔兩秒的哭泣聲。

這哭泣聲絕對有意義,而這意義不只是方皓玟的歌帶給趙學而鼓勵和推動力,這意義亦是管弦樂加哭泣聲的happening,只有在音樂會現場才能真正感受得到。

學而時哭之,不亦君子乎?關於音樂的happening,David Bowie在20年前這樣預測過:

Music itself is going to become like running water or electricity. So it's like, just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last few years because none of this is ever going to happen again. You'd better be prepared for doing a lot of touring because that's really the only unique situation that's going to be left.

鐵打的現場表演,流水的音樂。互聯網經濟的普及,首當其衝的是數碼音樂。曾幾何時,演唱會與正版唱片在市場上的關係是「互補物品」(complementary goods):把演唱會票價調低一點,目的是增加樂迷對唱片的需求。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尾盜版音樂大大削弱這演唱會與正版唱片的互補關係。數據顯示,1996至2003年期間美國演唱會門票價格升了超過八成,票價漲幅遠遠跑贏同期不到兩成的通脹。演唱會門票大幅加價,就是因為主辦單位再沒太大誘因透過降低演唱會門票價格去增加唱片銷量。

聽音樂的互補物品

原來,同樣是聽音樂,現場表演和正版唱片在樂迷耳中不是替代品。互補物品,就是去《趙學而×香港業餘管弦樂團音樂會》前,樂迷會在家中多聽幾次《自欺欺人》,然後再在音樂會裏邊聽邊跟住唱。

然而,世界原來不像趙學而,《趙學而×香港業餘管弦樂團音樂會》只演一場,票價最貴的亦只是780元,一點也不算貴。為什麼?原來數據又顯示,儘管過去20多年美國一般音樂會的門票大幅加價,爵士音樂的音樂會票價升幅卻只跟隨通脹,而原來爵士音樂的樂迷是較支持正版音樂的。

《自欺欺人》之後,學而的音樂路輾轉走到自資製作的靚聲碟。我的經濟假設是,學而的靚耳歌迷亦是較支持正版音樂的,演唱會與正版唱片在市場上的關係依然是互補關係。

於是,留下來跟她一起哭着哼《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的歌迷,全城怎樣變遷,也不減我們支持正版靚聲的熱誠。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編者按:徐家健教授最新著作《經濟學說藝術投資》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