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由於行業整體資本充足,全球銀行業面臨的蔓延風險極細。鑑於存款流向更高收益率的產品,以及孳息率曲線仍然嚴重倒掛,美國銀行利潤率可能受到擠壓。歐洲銀行因經濟疲弱而面臨盈利能力下降。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的銀行最為穩健。
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地推行更嚴格的監管要求,目前商業銀行的資本狀況遠勝2008年。全球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於最低水平,這意味在抵禦任何資本減值方面的準備,遠比過去更充分。近期不良貸款水平低於2008年,目前全球各地銀行間的關聯性亦遠低於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時期,降低了整體蔓延風險。
中國集中精力促進經濟
美國銀行業的風險最高,因其繼續面臨信任危機,存款人外逃風險或迫使銀行出售資產,並在收益表確認按市值計算的投資虧損。與其他18個主要經濟體相比,美國孳息率曲線倒掛程度最嚴重,銀行政策利率與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最大。銀行必須在大幅提高存款利率與冒險讓存款外流到收益率更高的其他選擇之間作出決定。這兩種情況均會導致利潤率受壓。
歐洲銀行業存款外流風險不高,因歐洲央行加息幅度不及聯儲局,政策利率與存款利率之間的差距亦小於美國息差。但瑞士兩間規模最大的銀行「閃婚」,以及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價值「清零」,或導致歐羅區銀行融資成本上升,從而令未來的利潤率受壓。
更迫切的問題是,歐洲經濟似乎更易受宏觀衝擊及衰退的影響,信貸質素惡化令人擔憂。
新興市場銀行,尤其是內地的銀行,幾乎不存在歐美面對的問題。這主要是新興國家大部分銀行都保持穩健,多數商業銀行均已根據政策利率及政府債券孳息率提高存款利率;第二,主要新興市場孳息率曲線大幅趨平,並未如美國一樣出現倒掛。新興市場銀行利潤有更多空間,因其孳息率曲線向上傾斜。
中資銀行最不容易受行業迷你危機所影響,因人民銀行並未加息,所以不會面臨資本外流。相反,由於疫情導致經濟不甚明朗,家庭超額儲蓄不斷累積,過去一年內地銀行存款顯著增長。
受惠於重新開放推動經濟加速,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前景亦更加樂觀。通脹壓力可控,1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僅微升50基點,遠低於1年期美國國庫券孳息率的漲幅300基點。顯然,今年中國政策制定者將集中精力促進經濟,可能保持寬鬆和充裕的貨幣供應。
鑑於存款利率未能與相關政府債券孳息率與孳息率曲線走勢保持一致,預計美國銀行業存款將繼續外流。聯儲局及歐洲央行加息周期並未結束,這意味着兩國銀行業仍面臨壓力。歐洲及美國銀行股表現遜於各自的國家指數,新興市場銀行股則與市場表現一致。
保持槓鈴式配置
於此環境下,保持槓鈴式的投資配置仍是明智之舉。一方面,我更看好短期美國政府債券和歐洲投資級別信貸等防禦性較強的資產,另方面則看好新興市場股票,尤其是中國股票。
作者為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全球市場策略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以槓桿ETF捕捉科技股走向 |
上一篇: | 等價交換 真正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