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
步入筆者早前預期的小陽春4月,由於有偷步買盤炒上,拖累短期市況出現拉鋸,假期因素亦左右投資意欲,早前未及入市的資金正好可在4月上旬逢低吸納。隨着業績公布期告一段落,第二季宜留意內地疫後經濟復常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加上中央新班子在政經管治上的方向,可作為年內部署的依據,目前以科網平台及旅遊消費兩大主題最值得看好。
上望21200/22800可期
3月筆者多番引用過去10年甚至20年的恒指統計數據分析,表明4月份可能迎來小陽春,不妨逢低收集,投資者可率先在19000點吸納,而至今已累積進賬1500點。由於升幅不少,估計會影響4月份的潛在收穫,但緊記理想的入貨部署是成功投資的重要元素,如早前低位掃貨,之後出現一些小波幅不會被震走,甚至在19800點附近加碼入貨,一旦「黑天鵝」出現令恒指再度跌破18800點,便可止蝕,意味今次投資贏面較高,以捕捉後市升見21200至22800點帶來的豐厚投資回報。
早前指出,恒指過去10年的4月份平均漲幅3.12%,是全年最大升幅月份,而10年內有8次上升,只有2022年及2014年分別下跌4.13%及0.08%。過去20年統計數據有相若結果,恒指只有4次在4月份下跌,包括2004年挫5.83%及2010年跌0.62%,20年的平均升幅有3.44%,亦是全年表現最佳月份。
筆者看好科指及新興產業的另一原因,主要是模擬科指過去8年的表現,4月份平均升幅5.17%,雖較11月份平均漲6.24%為低,但主要因為去年11月急彈33.15%推高了表現。無論如何,半個月前建議迎接小陽春作收集,已令投資者立於不敗之地。
科指目標看4720點
恒指目前技術走勢看似暫難言回勇,即使企在早前多條主要移動平均線之上,包括10天、20天、100天及250天線,上周一度突破50天線後回調【圖1】。一方面早前各移動平均線橫行扭曲後升破,另一方面20800至21100點有一定阻力,RSI自2月跌穿50回試30,之後呈背馳出現反彈,其餘MACD及隨機慢步指數均顯示目前正處反彈期,未確立一次升浪出現,因此宜以反彈市作投資部署,以多條平均線滙聚在19800點為警戒線,上望目標21200點。
科指技術走勢較佳,現已率先突破所有主要移動平均線,包括50天線,加上早前升越今年初至3月中形成的下降軌,有望以4720點為挑戰目標。早前科指回吐累積升幅的黃金比率0.5後企穩,後市可以3800點止蝕。
無論恒指、國指或科指期內表現如何,更應重視個股技術強弱,炒股為主勝於炒大市趨向,特別是一眾科指成份股及新經濟股起伏敏感度高,在進入上升浪中尾段時,波幅會擴大,買賣須走位靈活,強勢股見超買便減持獲利,再候機回補,反映理想入貨水平的重要性。
第二季初科企可看高半線,留意早前表現強勢的科技股,如騰訊(00700)作為龍頭,有望受惠中央逐步放寬平台營運監管,過去10年第二季恒生綜指資訊科技板塊有7年上升,平均漲幅8.5%,而恒生綜指醫療保健板塊次季平均升幅為6.15%。隨着阿里巴巴(09988)擬分拆六大部門上市,股價持續向上【圖2】,京東集團(09618)計劃分拆旗下兩個項目,加上中央引入市場資金協助內地科研發展及提供就業,看來無論是晶片、手遊及平台股均有吸納價值。
歐美銀行風波可控
3月歐美出現銀行倒閉及併購風波,加速恒指一度下試18800點支持位,市場人士亦以雷曼事件來作比喻,但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央行加強財政監察,並能迅速干預穩定存戶信心,避免出現火燒連環船的擠提衝擊。矽谷銀行危機獲政府保障所有存戶存款,初創企業的存戶損失大幅降低,令科企未來發展不致資金鏈斷裂,Signature Bank和涉及比特幣風波的中小型銀行以有序合併方式解決,估計未來美國銀行業監管更趨嚴格,而今年美國經濟料放緩。
至於歐洲出現瑞信事件帶來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虧損,同時破壞瑞士的全球金融地位。不過,傳出有對沖基金狙擊德銀的CDS,擬加大對歐洲銀行體系的影響,筆者視此為銀行風潮尾聲,主要是之前德銀曾出現虧損,但作為德國最大銀行,過去兩年已轉虧為盈,各主要財務指標相對穩健,今次似乎有驚無險,德國政府不會容許德銀出事。
反之,英國這個金融中心退出歐盟,連同美國銀行保障其穩定性,以陰謀論看,歐盟銀行出事有利英美同業,整個事件值得各方深入調查,而滙控(00005)與渣打(02888)宜多作檢討。筆者預期,今次銀行風波可控,期待4月份進入一個看似復活的小陽春,內地經濟迎來疫後全面復常,包括大部分已深化改革的科網民企鬆綁,維持外資對在內地投資營商的信心,能否持久則屬後話。
至於早前銀行風波令市場對銀行業營運存戒心,估值將有所下調,不排除年內會跑輸大市。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受惠消費復常 領展息優可取 |
上一篇: | 放眼全球 牛巿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