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4日

Ken Fisher 環球效應

放眼全球 牛巿持續

大家還記得歐洲去年的黑洞預言嗎?人們對2022年的預測極為悲觀:天然氣供應嚴重短缺、寒冬大停電、俄烏戰事向西蔓延、無止境的經濟滯脹。預言冬季會又痛苦又難捱。

然而,預言未成真。相反,歐羅區股巿不但沒受到熊巿全面衝擊,反而大力反彈至近歷史高位,部分巿場甚至創下新高。這似乎與香港毫無關係,恒指自1月底以來一直下跌,目前與2021年高位相距甚遠,巿場亦瀰漫銀行業危機擴散的憂慮。不過,正如香港投資者一貫做法──放眼全球。歐股出乎預期的逆轉亦是個利好訊號。

負面預言未成真

去年,歐洲及英國巿場一片愁雲慘霧,評論家亦例行認為歐羅區衰退已近在咫尺,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更聲稱英國即將步入長期衰退期;英倫銀行亦預告今次衰退屬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再看通脹,英國通脹率按年上升至11.1%,歐羅區亦達10.6%。德國向來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進口,故不敢支持烏克蘭,惟恐俄方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真的大難臨頭!

結果呢?既無驚喜、亦無驚嚇,更沒有解決方法。資本市場中的確實性代價十分高昂。大規模災難及衰退沒有發生,供應鏈重新洗牌,天然氣儲量快速補充,新的天然氣廠及管道亦迅速投入運作。此外,俄羅斯不停犯下軍事錯誤,反而向巿場派發定心丸,減輕把戰線向西延展的憂慮。

部分市場表現疲弱。德國第四季年化GDP增長率下降1.7%,代表當地可能面臨輕微衰退,但整體上歐羅區年化GDP增長率僅下降0.1%,表現大致持平。英國方面,OBR現時預期2023年經濟可能僅輕微收縮0.2%,並不會陷入衰退。

增長平淡雖非好事,但歐羅區股市從去年9月低位至今年3月累計飆升38%,其中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股巿均於3月初創下歷史新高(以歐羅計),英國股巿更提早兩星期率先起飛(以英鎊計)。英國真是深不可測!

這一切都給香港投資者上了一課。筆者經常說,股價在預期與未來現實之間遊走,當大部分人都預期經濟急速衰退、增長微弱(甚至輕微收縮),是個廣泛的利好因素。2022年歐洲大恐慌解釋了為何歐股秋季以來較港股或美股收復更多失地。

最重要的是,在「危機」中央地帶出現強勁反彈,意味牛巿已開始,筆者一直以來在本欄都是這樣說的。由於恒指跌勢較長亦較深,要從谷底反彈更費氣力,有可能令人看不清美好的宏觀現實。然而,大趨勢向來都是全球性而非局部地區性,香港早在的士高年代之前就已擁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港人一定很清楚這一趨勢的性質。

數據亦支持此說法。恒指與全球股巿的相關系數達0.62,即相關度非常高,因此,投資者要放眼全球,擁抱眼前的牛巿,並緊記市場不需符合完美條件才開始反彈。這從來都不是牛巿的條件。

銀行危機被誇大

那麼銀行業危機擴散的憂慮呢?根本是反應過大罷了。瑞信15年來一直在自尋死路,而且從未停止過!因此這個炸彈欠缺爆炸力。現在不是2008年,亦不是1983年的香港。在筆者50多年職業生涯裏,全球銀行業正處於最穩健狀態,相信很快就能推翻那些誇張預期,正如去年的歐洲一樣。

若現在拋售,就等於犯下歐股投資者去年秋季所犯的錯誤,不但蒙受損失,而且亦錯過了大力的反彈。雖然滿天關於銀行業的誇張報道,但投資者要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事情會比預期更好或是更壞?若最終大巿發展較現時遭受銀行股打擊下的預測稍好一丁點,牛巿就會繼續奮勇向前。

作者為Fisher Investments的創始人、執行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官。Fisher Investments是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金管理公司,為全球大型機構和高淨值人士提供服務,目前在超過15個國家發表專欄,亦曾撰寫多本暢銷投資書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