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
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風起雲湧,歐美市場相繼出現危機。在美國,聯儲局採取了迅速而果斷的政策行動,以支持銀行流動性,防止影響蔓延至其他金融機構。瑞士央行亦注入流動性,紓緩即時壓力並爭取時間有序解決問題。
有投資者擔心這一波危機會否是「雷曼事件」的翻版。不過,我們認為目前情況暫難與2008年時相比。我們的看法是,與其說近期的市場發展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開始,不如說是對過去一年貨幣政策迅速收緊的反應。
通脹溫和增長前景理想
在緊縮貨幣政策之下,筆者認為,歐美經濟體今年陷入衰退的風險上升。潛在融資成本上升會打擊銀行的盈利能力,而隨着不良貸款準備金增加,貸款標準將會收緊,這會為宏觀經濟帶來不利因素。未來數月投資市場將會維持波動,尤其是歐美央行在憂慮通脹的情況下,短期內將繼續有限度地收緊政策,難免導致市場繼續動盪。
反觀亞洲地區,與西方相比可謂處於「平行世界」。由於亞洲區內經濟體的通脹風險相對溫和,政策選項更具彈性,令亞洲整體的增長前景更為理想。中國內地在兩會期間已公布本年度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預測,新興亞洲經濟體的增長為5.3%,整體表現遠優於歐美地區。
中國內地在去年底迅速調整防疫政策,全面重啟經濟活動,讓抑壓的需求得以釋放,從而支持內需消費,同時帶動區內旅遊業顯著復甦。近期內地最新出爐的經濟數據亦大致正面,反映1和2月份的經濟增長動力回升。筆者預計,中國當局在上半年將繼續推出有利於增長的措施,並會採取相對寬鬆的政策立場,以鞏固經濟復甦步伐。在內地經濟復甦下,香港及東協地區將最能受惠。因此,亞洲及中國今年的增長前景普遍被看高一線。
把握區內復甦投資機遇
在較佳的增長環境支持下,亞洲資產具備優質的長線價值。亞洲股票的估值具有競爭力。根據彭博資料,截至3月初,MSCI亞太(日本除外)高息股指數的股息收益率接近7厘;而亞洲企業的盈利預料可在未來12至18個月大幅復甦。至於債券方面,同樣截至3月初,亞洲投資級別債券市場的收益率超過5.5厘,而高收益債券收益率更超過11厘,高於歐美同類型債券的收益率,加上亞洲債券的存續期相對較短,因此投資價值更為吸引。
從基本因素來看,亞洲投資級別債券發行人的質素亦甚佳,主要包括南韓、香港及新加坡等亞洲成熟地區的大型企業及半主權機構,以及中國國企及龍頭公司。過去數年,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受中國房地產行業影響,但隨着中國當局為行業推出支援措施及防疫政策鬆綁,內房前景有所改善,料可為中國以至亞洲信貸市場帶來穩定作用。
在歐美陷入經濟衰退及持續通脹的困局之際,投資者不妨部署於增長前景較佳的亞洲區內,以尋求資本增值及潛在入息。雖然利率風險仍在,但有鑑於最近的市場發展,美國聯儲局今年的加息步伐無可避免要放緩,這對亞洲債券市場及亞洲貨幣相信是正面的因素。
若投資聚焦於亞洲或中國的債券基金,可趁機會把握區內債券吸引的收益率。而對於較為進取的投資者,可部署於區內的多元資產收益策略,有助捕捉債券收益之餘,同時把握區內企業盈利在經濟復甦下所帶來的潛在機遇。
作者為滙豐投資管理高級市場策略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電信加碼數字化業務潛力大 |
上一篇: | 復甦周期降準 中央續撐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