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23日

梁天卓 經濟3.0

Hong Kong's Got Talent:香港如何搶人才?

「香港一定會搶人才!」這是特首李家超在一個諮詢會回應市民關注本地人才政策時的回應。從數據上看,本地人才流失是無可否認的。根據統計處資料,香港在過去4年減少了16萬非外傭勞動人口,45歲以上勞動人口其實是有輕微增加的,只是45歲以下的跌得更多,比單單人口老化所預期的誇張。由於離開的都是較年輕的,是以除了勞動人口下跌,參與率也跌得厲害。

然而,在搶人才之外,政府和民間如何發掘人才也是一個重要議題。

政府發掘人才審查多多

先說說政府或公營機構的獎學金政策吧。可能由於受制於官僚,花錢總要「證明」資料是「用得其所」,於是它們對學生的資助往往附帶一系列的條件或限制。

舉個例,特區政府有一項「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以獎學金形式「資助本地傑出學生於香港境外升讀世界知名大學」。根據網頁資料,這項獎學金計劃自2014年以來,已有超過700名學生受惠。不過,再細看,你會發現除了一般的申請資格(如擁有本港居留權以及在境外課程開展前連續在港住滿3年)之外,這個獎學金還有其他本地助學金的入息資產審查:

助學金的金額會分為五個級別,即按申請人「調整後家庭收入」所屬的不同組別,把資助額分為100%、75%、50%、25%及15%。由此而計算出來的資助額,會根據申請人每名家庭成員所擁有的資產淨值作進一步調減(即100%(不獲資助)、80%、60%、40%、20%及0%)。

最後,得獎者「必須修畢指定課程,並承諾畢業後回港工作最少兩年,或相當於獲獎學金資助的年期,兩者以較長者為準」。

相反,美國有些私人的獎學金彈性得多。我最近在友報專欄就提到,一般獎學金都是資助學童升學,但是美國富豪Peter Thiel的「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卻反其道而行:給10萬美元得獎者,要他們退學自行創業!根據他的理論,不少人(包括他自己)20歲出頭時其實對自己的將來並沒有什麼打算,大學選科時一般都毫無概念,大好青春於是就這樣渾渾噩噩的浪費掉。

另外,著名經濟博客作者Tyler Cowen主理的Mercatus Center亦有一個名為Emergent Ventures的「獎學金」,其申請過程十分簡單:申請人只需要一頁紙的申請信,不用履歷不用推薦信,Tyler Cowen認為,意念可行後再面試一輪就可以批出「獎學金」。

民間主導的另一出路

你可能會問:只需要一頁紙的申請信和一次面試?這麼「兒戲」會否有人錢一到手就神龍見首不見尾?Tyler Cowen在接受訪問時就指出,即使是有重重審核的「正規」獎學金或資助,亦會有人拿到錢就走人,Emergent Ventures的紀錄其實絕對可以見人:

I think we have had a few cases of people taking the money and not finishing their projects, but I've been in this arena for decades. And, I see so many cases under the status quo, where foundations with huge staffs, say, give academics money to write books. And, the books are never written, and the money disappears. So, this is hardly something new. I actually think, our record so far is much better than average.

一般來說,大學教育是累積人力資本的一個有用的途徑,大量實證研究亦顯示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比其他勞工要高出很多。然而,這些結果都是有關大學教育的平均效益,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大學教育對大部分學生有用,但不是對所有人有用。事實上,Thiel Fellowship歷來的成功例子不少,以太幣其中一個開發者Vitalik Buterin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就有另一位得獎者(Dylan Field,2012年獲獎)中途輟學創業後成功賣出公司股份,賺來人生第一桶金(200億美元)!

另外,Emergent Ventures的第一個得獎者是一名烏克蘭經濟學家,他的計劃是成為「烏克蘭張五常」:把生活化的經濟學文章帶到當地,結果他成為了烏克蘭政府經濟部的官員。

與其停留在「本地是否有移民潮?」的口舌之爭,大家不如多討論一下如何「搶人才」和「發掘人才」反而更有養份吧。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