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9日

甘露穎 宏觀遠瞻

亞洲可持續債券發展迎關鍵時刻

亞洲債券市場上半年表現反覆,可是依然不乏機遇,區內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債券繼續穩步發展,2022年上半年發行總額達900億美元,按年增幅達7%。

發行人致力擴闊投資者基礎,投資者的興趣及意欲愈趨濃厚,加上政策支持,推動可持續發展債券在逆市當中仍能保持動力。

隨着大眾更加關注環境和社區的長遠利益,債務資本市場的焦點以至資金正逐步轉向可持續發展這項重要議題。

發行量一年內增逾70倍

然而,不少新興金融工具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單靠一時的關注,難以令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量保持升勢。發行人、投資者以至金融業必須把握機遇,帶頭推廣可持續發展投資。

隨着近年投資者對可持續發展債券的熟悉程度與日俱增,對發行人相關表現的評估模式更加成熟,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SLB /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亦漸漸受到青睞。產品於2020年首度打入亞洲市場時,很多發行人對推行票息遞增的意欲不大,反映發行人或擔憂未能完成預設的ESG目標所帶來的財務後果。及至2022年,這款產品的接受程度開始上升。於2021年,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的發行量於一年內增加逾70倍,達151億美元。

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的迅速崛起,關鍵在於靈活度高。有別於綠色、社會及可持續發展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鼓勵發行人達成若干與派息金額直接掛鈎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藉此推動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展現實質成果。

近期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公司發行2.3億美元債券,正正是亞太區內首筆美元計價並可同時列為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及綠色債券(Green bond)的雙重ESG債券(Double ESG bond),由滙豐擔任獨家綠色結構顧問。該公司如無法在2023年底前增加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的產能至目標水平,其債券票息將會遞增5.3%。這些附加條件增強發行人實踐可持續發展的信念,同時提升產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當前亞洲區有關轉型融資的討論熱烈,各方努力確保減碳進程有效推進,雙重ESG債券正可提供穩健架構,有助擴大發行人的減碳成果。由於設有嚴格的KPI,發行人須向投資者保證遵守所訂下的減碳路線,因此漸受歡迎。來自中國、印度和東盟的投資者,更是對這種雙重特質青眼有加。

雙重ESG助擴減碳成果

目前有超過700家亞太公司正着手或已經制定符合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SBTi)標準的減碳目標,反觀2020年相關公司數目只有50家。未來可望有更多發行人考慮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

除此以外,社會債券(Social bond)亦開始嶄露頭角,不少原先發行綠色債券的亞太區發行人現正更新機制,以納入社會項目。惟對比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社會債券的發展進度稍為落後,主因是市場對其認識不足。

今年年初,新世界發展成為全球首家企業,於公開債券市場發行以美元計價的綠色及社會雙重債券,同時亦是亞太區首家企業發行以美元計價的社會債券。這項交易甚具代表性,推動地產業界及香港綠色債券市場繼續邁步向前。

投資者加倍重視效益實現

市場對債券發行人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期望日漸增加,除了寄望發行人所訂立的社會效益得以量化之餘,投資者亦加倍重視效益的具體實現,而非單單着眼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活動和慈善捐款。此外,企業要實現零碳排放抱負,必須着力減低碳足跡,否則一切只會淪為空談,而債務資本市場正可扮演關鍵角色,推動相關轉型。

可持續債券市場發展面臨分水嶺。如果亞洲債務資本市場能夠推動革新,繼續引導數以百億計的資金流向綠色項目,同時企業、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均坐言起行,改變現行標準,採用靈活架構,定能緊扣資本市場持續演化的格局,為亞洲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實現下一階段的結構性增長。

作者為滙豐環球銀行亞太區債務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債券主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